【摘要】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既具有重大发展潜力,又肩负深化发展的重大任务。面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以新的战略眼光看待改革、开放、转型,要以新的战略思维看待改革、发展、安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充分释放十四亿多人潜在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活力。
【关键词】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高水平对外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具有重大而深远的里程碑意义。
十四亿多人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一个伟大创造,在世界历史上没有先例。这就需要把握基本国情,深刻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来的基本经验和规律,深入研究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可能面临的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在前进道路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鲜明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战略号令、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十四亿多中国人的共同期盼与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改革开放使我国发展具备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40多年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78年,我国gdp不足4000亿元人民币;2000年,我国gdp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2012年,我国gdp突破50万亿元人民币;2020年,我国gdp首度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人均gdp超1万美元。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看,改革开放的中国深刻影响了世界。从2006年起,中国已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选择,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在前进道路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开放,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从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的历史性跨越。概括而言,一是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跨越;二是从短缺经济时代到消费新时代的历史性提升;三是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当前,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仍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入新发展阶段、迈上新征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成熟;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开始形成,并成为支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步入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新阶段。社会结构尤其是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城乡居民平等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开始成为社会发展新趋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制度变革与创新,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科学统筹发展与安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争取未来五年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突破;未来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一个重大而基本的判断,是对基本国情的科学把握。
当前,我国正处于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要紧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从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作出的科学判断,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内涵。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怎么样坚持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实行一系列改革开放举措?改革开放的缘由就是对基本国情准确、客观的把握。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和平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发展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有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才能从容应对风险挑战。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推动结构转型。以结构转型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跨越高质量发展的“门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作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并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关节点的大国,要以结构转型应对风险挑战。客观看,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节点。未来10年左右,结构转型仍有较大空间,经济增长仍有较大潜力。
以结构转型为主线深化结构性改革。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面临着结构性矛盾与结构性失衡的挑战,结构转型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例如,我国的发展已经处在工业化后期,但尚未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与工业化后期的一般标准尚有差距。一方面,作为一个大国,我国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各地区还处于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另一方面,我国工业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举例而言,在工业增长效率方面,近年来我国工业增长率为4.8%,低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的同一水平的发展阶段的增长率;在工业结构方面,我国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大致相当于工业现代化国家的45%—60%的水平;在工业发展环境方面,大致相当于工业现代化国家的50%的水平。②
总的来看,未来10年—15年左右,我国产业结构、科技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能源结构、贸易结构仍有较大的转型升级空间,结构转型仍蕴藏着较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动能;与此同时,结构转型面临着“不进则退”的挑战,国际地缘政治、全球经济格局变化深刻改变我国结构转型的外部环境;内部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构转型进程。抓住机遇,尽快实现结构转型的重大突破,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大任务。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党把握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建立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实现快速发展,这是中国的伟大实践,是中国改革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迈上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一系列重大任务。例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弘扬企业家精神”;等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指导性。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全面深化改革。为此,需要厚植发展信心、增强发展信心、优化发展环境。
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优化发展环境。公开市场、公平竞争是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特征,也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前提,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是优化发展环境的重大任务。一是重点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实现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二是实现经济政策由以产业政策为主向以竞争政策为基础转变,明确产业政策以不妨碍公平竞争为基本原则,制定适用产业扶持政策的负面清单,将产业政策严格限定在具有重大外溢效应或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三是实现市场监管的重点由一般市场行为监管向公平竞争审查转变,推动市场监管的主要对象由商品为主向服务为主过渡,并强化对经济政策的公平竞争审查。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未来五年,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以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取代传统行政审批制度,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制度创新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尽快形成全国统一的、内外资一致的负面清单。加快推动现有负面清单与正面清单的合并对接。二是进一步提升负面清单的可操作性,建议参照国际经贸谈判负面清单模板,详细列明负面清单管理措施与相关描述,建立健全外资投诉机制。三是明确国民待遇标准,进一步细化准入阶段的管理权力、要素供给、融资方式、进出口权、税收政策、法律保护、司法救济等一系列待遇标准,给予内外资企业明确预期。
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以数字经济为重要特征的新经济发展,对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的产权制度变革提出新的要求。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向经济主战场,以创新引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形成产权保护的制度基础。一是突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逐步推进知识产权标准与国际接轨。二是实现不同所有制经济产权平等保护,尽快梳理和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支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三是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和创新收益,形成防范以公权侵犯私权行为的制度约束。
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大进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突破。一是加快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形成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价同权利”的制度安排,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统一交易平台和交易规则。二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扩大劳动力的城乡、地域流动性,充分释放城乡一体化的巨大潜能。三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市场利率与基准利率的“两轨合一轨”,尽快实现银行体系与实体信用环节的贷款利率由市场决定。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以来,我国成功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历史机遇,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转折,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不仅推动了自身的较快发展,而且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独特而重大的贡献。
当前,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多种全球性危机叠加的严峻挑战,我国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推动高水平开放,既是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全球经济稳定与复苏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推进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重大战略抉择。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格局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基本要求,以推动自由贸易进程为战略目标,以服务贸易发展为重大任务,以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为重要突破,以制度型开放为突出特点,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要保障。
以服务贸易发展为重点任务,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当前,服务贸易正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重点。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首要任务是加快补齐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短板。争取到2025年,服务贸易额占外贸总额比重由2019年的14.6%提高至20%以上;大幅提升我国知识产权、金融等生产性服务贸易以及旅游等生活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全球服务贸易与数字贸易规则谈判,促进双边、多边服务贸易合作。
以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突出特点,更深层次融入世界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以来,我国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取得历史性进展。当前,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已成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大任务。推进制度型开放,关键是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新趋势,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更大程度与国际接轨。例如,率先在医疗健康等社会需求强烈的服务业领域引入国际先进管理标准;加快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 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取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降低“边境后”市场壁垒,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
以构建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为重大举措,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当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多边贸易体系受到严重冲击。构建双边、多边自贸区,重点是加快实现中欧、中日韩及亚太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安排,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性突破。例如,以共同维护制造业供应链安全稳定为重点,推动形成中日韩制造业分工合作新机制,并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形成中欧经贸合作新格局。
以打造开放新高地为重要突破,形成高水平开放的引领示范。加快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高水平开放高地建设,赋予其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率先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加大在市场准入、管理标准、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监管规则等重要领域的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进而引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的高水平开放进程,并规范影响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国内规制。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促发展、强安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动荡变革的新形势,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选择。正是40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才具备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历史和实践证明,发展是最大的安全,要在改革开放中促发展、强安全。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安全也是发展的第一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不仅对自身中长期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且有利于营造稳定安全的外部环境。
如何以开放促发展强安全?首先,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是不要发展。有时候安全很重要,有时候发展很重要。统筹安全的基础在于发展,统筹安全的目的也在于发展。其次,发展是目标,安全是条件。例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本要求。最后,发展与安全相互融合、互为条件。发展是目标,没有发展就难以形成持久可靠的安全保障;安全是前提,没有安全保障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促发展、强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都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牢牢把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在当前全球面临发展与冲突的突出矛盾的特定背景下,更需要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促发展、强安全。例如,目前,我国相当规模的重要原材料仍然需要进口。要协同推动高水平开放与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在加快构建内外对接的市场制度规则体系方面全面破题,在高水平开放中补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短板,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再如,优化内外开放布局,在扩大共同利益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安全发展。特别是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有世界影响力和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使其在区域发展合作中发挥战略枢纽作用;优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布局,务实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亚博电竞网站的合作伙伴关系协定的落实,务实推进中欧合作,为我国统筹发展和安全赢得更大战略回旋空间。
在新的历史起点继续将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当前,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既面临着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又面临着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新任务。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为重点赢得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动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如何全面促进消费,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赢得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城乡一体化为主要载体,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本前提,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为重大任务,逐步形成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回答好、解决好这些重大课题,都需要将深化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注释】
①《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世界经济增长最大贡献国》,《新京报》,2021年9月29日。
②黄群慧、李芳芳等:《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202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
(作者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