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子堂:法治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项基本方略-亚博电竞网

付子堂:法治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项基本方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70 次 更新时间:2018-01-07 22:23

进入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付子堂 (进入专栏)  

说明:本文原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面临新任务》,系根据作者在第十二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整理而成。


自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十九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发展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新的飞跃。在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八个明确”中,重申“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进一步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厉行法治的坚强意志和决心,进一步凸现了依法治国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必然面临着新任务。


法治贯穿于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项基本方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足见全面依法治国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全面依法治国思想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全部14项工作中。

1.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也就是要落实依法执政的基本要求;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要求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3.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4. 坚持新发展理念,蕴含着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5.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必然要求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6.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完善法律体系、建成法治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就包含着法治价值;

7.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蕴含着促进公平正义这一法治精神;

8.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蕴含着促进公平正义这一法治精神,要求建设民生法治;

9.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用法治方式形成对生态环境最严格的保护,建设生态法治;

10.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

11.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要求依法治军,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12.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要求严格贯彻两个基本法,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要求用《反分裂国家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3.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努力构建稳定的国际法治秩序,需要加强国际法治建设;

14.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同步协调推进,等等。

综上所述,基于法治的战略价值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体系中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然体现在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即“五位一体”中。

到2050年法治强国也必将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法治体系五大子体系建设

在新时代面临新任务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形成五个体系。党的十九大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5大子体系都面临着建设新任务。

一是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在具体表述上,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在此基础上,十九大报告又新增了依法立法这一新的要求。特别要注意的是。

前不久,2017年11月20日下午召开的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要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紧紧围绕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更好发挥立法在表达、平衡、调整社会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依法立法是立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

首先要依宪立法;其次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使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通过法定程序统一起来;再次要规范立法,促进立法内在协调。

二是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包括加强宪法实施,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关于这个问题,前几年提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句话,已经改造发展为“宪法法律至上”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两句话。

而尤其要注意,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的核心和重要依托。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一直就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点,甚至被认为是依法治国的突破点和总抓手。司法改革一直是国家最高层面关注的改革重点。

据统计,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38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其中28次涉及司法体制改革议题,至少审议通过了50个司法体制改革文件。11月20日下午,习总书记又主持召开了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可以说,司法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司法制度本身乃是一个整体,司法体制改革最终的效果要取决于各项改革之间的“综合配套”。基于此,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三是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法治监督体系的重心是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行政权力具有管理事务领域宽、自由裁量权大等特点,法治监督的重点之一就是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对于行政权力监督只是列举了监督种类,即“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十九大报告则明确了监督的实质内涵,形成了有效监督网络,对权力监督的制度笼子基本形成,即“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

这样,进一步疏通了监督的制度渠道,强化了监督的实效。为了确保国家监察全覆盖落到实处,十九大报告要求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成立监察委员会,制定国家监察法,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国家监察委员会就是中国特色的国家反腐败机构,国家监察法就是反腐败国家立法。”(王岐山:“开启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载《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四是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没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华民族将是一盘散沙。”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以此来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统一领导。这是十九大报告的一大亮点,也是党中央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最关键的举措。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是对未来全面依法治国最大的组织保障。新时代在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顶层设计为指引。

五是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确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强调“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并从制定、备案、解释和执行等方面对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出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

十九大再一次对《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了部分修改;加上十八大以来对一系列党内重要法规诸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的修订,使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廉政建设在制度层面得以进一步落实。

依规治党、用法治的思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我们进一步坚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新时代要求从党内法规的制定、备案、解释、执行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要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理顺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关系;同时,对党内法规在从严治党、管党方面的效用进行评估,为修改完善党内法规提供依据。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表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必然创造新高度,迈向新发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力保证。

进入 付子堂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法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770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法律评论,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亚博电竞网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亚博电竞网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亚博电竞网的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亚博电竞网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