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剑: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合作联动论-亚博电竞网

何剑: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合作联动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65 次 更新时间:2021-05-16 16:11

进入专题: 东北振兴    

何剑  


摘要: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趋势的国际大背景下,东北老工业墓地振兴与东北亚合作已经形成了联动发展的趋势。东北振兴为东北亚裕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广阔平台;东北亚合作为东北振兴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科学而合理的制度供给是东北振兴与东北亚联动发展的基本要求,建立跨行政区的东北振兴协调机制或组织,加快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是促进东北振兴和东北亚合作联动的有效制度安排。

关健词:东北振兴;东北亚合作;联动

中圈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11(2004)05-0008-05


21世纪初东北亚地区出现了两大经济热点:一是中国改革开放有重大新举措,政府制定并出台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我国经济发展形成了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二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出现了重大的路径转换,中、日、韩3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标志着东北亚合作进人了制度化发展的新阶段。如果我们把送两大热点间题联系起来思考,便不难看出,二者虽然各自分属于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问题,但都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做出的理性选择。而且,我国作为一个东北亚国家,我国东北地区又地处东北亚的地理中枢位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东北亚合作二者完全可以互为机遇,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形成联动作用,并在联动中获得双赢的效果。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试以“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合作联动发展”为题,就二者的关系作一些初步的分析。

一、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合作联动态势的形成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政府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21世纪初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的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所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实施东北振兴战略,既要举全国之力,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和市场;也要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主流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东北振兴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中,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建立开放型的东北经济体系,并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提升东北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落实中央关于东北振兴战略的问题时,提出要突出两个创新;即突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要扩大两个开放,即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显然,东北的振兴离不开对外开放,而东北亚无疑是对外开放的首选地区。

有的学者甚至指出,应站在全球的高度谋划东北振兴大计,东北振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开放的规模和程度。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提出以来,至今已历时半个世纪。但是直到20世纪末,基本上仍处于“无组织、无制度、无中心”的三无状态。尽管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但东北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则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在按gdp总量大小排序的 世界前30个国家和地区中,没有参加区域经济合作的只有5个。而这5个国家和地区全都集中在东北亚地区,分别是日本、中国、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区。进人新世纪,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出现了重大的路径转换,这不仅表现在该地区的一些国家纷纷与区外国家或地区一体化组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而且还表现在东北亚地区各国政府开始探索区域内合作问题,从而使东北亚合作问题由民间层次上升到政府层次,由一般经济交往发展为机制化、制度化合作。最突出的表现就是2003年10月中、日、韩3国政府领导人在印尼巴厘岛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开始启动。中国东北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正在实施振兴战略的大好机遇,当然会成为参与东北亚合作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

中、日、韩3国领导人在印尼巴厘岛签署三方合作联合宣言后,温家宝总理就加强3国合作提出了4点建议。其中包括尽快建立“三方委员会”,根据联合宣言协调和规划3国合作;继续深入研究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问题等。还专门提出要于2004年在中国办一次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合作国际研讨会。这些建议最清楚地表明了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合作的联动关系,它向人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振兴东北战略,既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放眼全球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大趋势,突破就东北地区论东北振兴的狭隘视界,将东北振兴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中,把参与东北亚合作引人到东北振兴大战略的实施进程中来。它表明,东北振兴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达到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的合乎逻辑的战略安排,而且也是主动应对未来东北亚、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由上所述可以看出,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合作联动发展态势已经形成。

二、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合作的联动关系和联动效应

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合作联动关系,是指二者互为机遇、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互动关系。

(一)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东北亚搭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

就地理区位而论,我国东北地区位于东北亚的中枢位置,与俄罗斯、蒙古、朝鲜接壤,与日本、韩国为邻,且与各国有着历史、文化等诸多联系。正因为如此,即使在缺乏合作制度安排的情况下,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各国也有着较多的经济交往和联系。而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更为推动东北亚合作搭建了一个活跃而牢固的平台。

首先,东北振兴为东北亚合作搭建了一个稳定的制度平台。振兴东北老业基地战略,决不是一般性的局部性的政策或策略,而是一项事关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的国策,是我国政府做出的国家级制度性安排。它不仅具有一般制度的不变性和约束性特点,更具有强制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本质上不是一种市场安排,而是一种制度安排。作为制度,它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是:东北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所必需的理性而科学的选择;东北振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国策;东北振兴的过程和前景是可以预测的。作为制度安排的东北振兴战略及其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确保东北亚地区各国在参与东北振兴中加强合作,减少合作中的不确定性,降低风险,避免合作其他因素的扰动而改变,或陷于混乱之中。

其次,东北振兴为东北亚各国开展合作搭建了一个活跃的经济平台。曾经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地区,数十年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体制、经济机制、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等诸多原因,昔日业绩辉煌的老工业基地雄风不再,陷人了难以自拔的困境之中,所谓“东北现象”和“新东北现象”便是这种困境的外在表现。尽管如此,东北地区在资源察赋、产业基础、科技能量、人力资本等方面;仍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东北振兴战略极大地激活了东北地区的经济潜能与活力,从而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搭建了一座活跃而广阔的经济平台。

1.在贸易方面,近年来,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贸易迅速增长,2002年达2620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77%。特别是从东北亚地区的进口达1315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85%。我国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各国的贸易发展也很迅速,其中,东北地区对东北亚的出口占全国出口额的比重达20%。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各种资源性产品、原材料产品和 制造业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肯定会大幅度增加,这将给东北亚各国带来更大更多的商机。

2.在投资方面,东北振兴需要大量的资本注人,以增量资本启动存量资本的改革和改造。巨额的资本需求,除国家提供一部分外,更多的需要东北地区在对内对外开放中吸引内资和外资来满足,形成国资、民资和外资联动振兴东北的局面。从近年来东北地区利用外资的迅速增长中可以看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外资的强劲需求。2001年,也就是东北振兴战略出台的前一年,东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仅为31.95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6.43%。到2003年,东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达71.91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3.4%,短短的两年内增长了1.25倍,占全国的比重大幅攀升了7个百分点。同时,为了更多的地吸引外资,我国政府已经作出了迄今为止最为广泛和便利的投资准人承诺,最近通过的“外商投资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除极少数行业和领域外,外资都准许进入,甚至可以采用国际通行的并购、重组和控股方式进行投资。可以断言,东北地区良好的投资基础、巨大的投资需求和便利的投资政策,将为东北亚各国投资者提供巨大的机遇,而且完全有理由相信,投资东北一定可以和投资东部沿海地区一样获得满意的效果。

3.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东北地区存在国有经济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共性问题,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将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经济结构的调整将为东北亚各国开展经济合作提供多层次的合作渠道、机会和空间。例如,收缩国有经济战线,降低国有经济比重,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而形成的国有资本退出后留下的空间,为民资和外资的进人提供了机会;对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万能型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结构按市场经济要求进行调整,企业的部分业务和职能将被剥离,对企业分工进行专业化和精细化改造,将为大量中 小企业的资本进人提供空间;东北振兴标志着我国经济正向新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过渡,东北地区拥有世界上少见的以传统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基础,但又不适应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而东北亚地区的日、俄和韩,既有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重化工业基础,也有发展重化工业的丰富经验。东北振兴为以制造业为核心的重化工业的国际转移提供了理想的承接地区,也为在重化工业领域与东北亚国家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创造了条件等等。

4.同样重要的是,按照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的一般规律,经济活动从高梯度地区向低度地区转移。我国东北地区作为中梯度发展区域,利用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一方面承接高梯度地区(如韩国、日本)经济要素的转移,另一方面,又可将本地区具有优势的经济要素向低梯度地区(如蒙古、朝鲜)转移,从而带动并促进东北亚整个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二)东北亚合作的发展为东北振兴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良好的国际环境,稳定的国际市场,对东北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东北亚合作出现的重大路径转换,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为东北振兴营造了良好的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

政治上,和平与稳定、合作与对话已成为东北亚 各国的共识。东北亚地区是世界上少有的多种矛盾集中、大国利益交汇的热点地区,成为世界各种政治利益、不同经济体制、对立意识形态激烈较量的缩影。近半个世纪中东北亚合作进展缓慢,其源盖出于此。冷战后,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主旋律的大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政治环境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善。各国大都调整了对外政策,大多数东北亚国家间都签署了支持双边关系的法律性文件。如《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俄朝睦邻与好合作条约》,《俄韩基本条约》 等。没有签署条约的国家,如韩朝、韩日之间的双边关系也从对抗走向合作,开始了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尤其值得一提的事,韩朝关系的改善,世界上最后一块冷战坚冰开始消融。2000年双方首脑进行了历史性的会晤。韩朝关系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东北亚地区的形势,对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东北亚合作的现实,该地区各国政府和人民都认识到,只有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才有利于合作,加强合作又会促进和平与稳定的进程,对话是解决冲突,加强合作与实现和平稳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围绕朝核问题而举行的六方会谈的成功就是有力的证明。韩国总统卢武兹2003年访问中国时曾说过,东北亚各国应“超越本国利益、突破小我藩篱”,“拆除心灵的壁垒,种下和解与合作的种子,和平与繁荣的种子”,“创造大同的新历史”。这道出了东北亚各国人民共同的心声。东北亚地区国际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对我国东北的振兴有着直接的影响。

经济上,东北亚地区有着巨大的经济规模和市场潜力,随着东北亚合作的发展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将为东北振兴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在经济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尤其是中、日、韩3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发展迅速。2003年,中、日、韩3国对外贸易总额达20 737亿美元,首次突破20 000亿美元大关。其中,中日贸易额为133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日本的第2大贸易伙伴,日本则成为中国的第1大贸易伙伴。中韩的贸易额为6犯亿美元,中韩两国互为对方第3大贸易伙伴。在投资方面也是如此。随着东北亚合作的加深,3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肯定还会大幅度提高。

东北亚地区拥有巨大的经济规模和巨大的合作潜力。目前,东北亚地区的gdp为6万多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有学者预计,未来10-20年内,随着东北亚合作规模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这一比重将提高到30%。真正形成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三足鼎立之势。但作为该地区主要经济大国的中、日、韩3国的经济联系,与其经济规模相比,应当说是不相称的。3国都是wto的成员,如果在发展多边贸易关系的同时,积极推进和加强东北亚合作,必将产生巨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促进区内贸易大幅度增长。在投资方面也是如此,如前所述,东北亚地区有充裕的资本供给,也有巨大的资本需求,然而却并未形成紧密的供求关系。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的资料,日本对华投资占 其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不到10%,韩国比重较高,也只达到40%。同年中国吸收外资虽然多达近400亿美元,但投人东北地区的却只有24.5亿美元,占总额的6.2%,而吉林和黑龙江分别仅占0.8%和1%。可见,东北亚地区的投资供给和需求是脱节的。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东北亚合作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东北亚合作的深化导致内部市场的扩大和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对东北地区的市场化建设也将十分有利。东北振兴,说到底就是要按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和国际经济惯例配置资源、重组产业、调整结构。而东北地区无论各级地方政府还是各个企业。恰恰 市场经济观念淡薄。有数据表明,东北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指数大大低于东部沿海地区。2000年国内31个省市市场化程度指数排序中,辽宁排第10位,吉林和黑龙江分别位列18和21。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市场化指数排序,东北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分列第15、20和27位。这也许正是老工业基地衰落的重要根源。东北亚合作的深人发展,将有利于东北地区对在外开放中一方面学习该地区有较成熟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经验,另一方面在与东北亚各国按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惯例进行经济交往中,加快市场化建设,提高市场化程度。对于东北振兴和经济 发展来说,这也许是比争项目、要资金更为宝贵的财富。

三、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合作联动发展的基本制度要求

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合作联动发展的态势虽然已经形成,但要实现这种联动发展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振兴东北和加强东北亚合作的种种思路及对策,我们认为,制度安排是东北振兴和东北亚合作联动发展的基本要求。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项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中央提出振兴东北战略,应该是将整个东北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区域来考虑的。但是我们面对的现实却是,东北地区存在着以省为单位的3个行政区划。以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为主要标志的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和无序,依然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常态。事实上,振兴东北战略出台后,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编制各自的计划和规划,而这种规划又多半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来考虑的。但是,在现存的制度安排条件下,由于各行政主体目标函数的差异和利益追求的不统一,很难保证它们与跨行政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如何将这些规划与作为经济区的东北地区振兴统筹解决,是需要制度来作保证的。因为区域经济结构是以经济要素和相应的运行机制为联系和支架,并不受一定行政区划和级别的局限。而地方政府的规划则由于我国目前的分级调控体系,地方政府已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再加上对各级政府和干部的政绩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必然促使地方政府不断追求本地区利益最大化,缺乏对整个经济区的通盘考虑。各行政区域间则往往形成“非合作博弈”的局面。这样既不利于整个东北经济区的振兴和发展,也不利于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各国的有效合作。最终将影响东北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自觉选择,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制度安排之一,我们认为,中央已成立了“东北办”,东北三省成立一个地方政府间的可达成联系和合作的协调机制或组织是适宜的和必要的。这样的制度设计将能统筹东北经济振兴大计,建立东北区域经济合作大框架,促进各行政区域经济与整个东北区域经济在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下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持续协调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

关于东北亚合作,如前所述,尽管已经走上了制度化发展的道路,但进展仍然不快。我们认为,理想的制度选择是,应尽快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样将会大 大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经验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有核心国或轴心国(如德法之于欧盟,美国之于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北亚合作迟迟未能走向制度化,核心国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鉴于东北亚的实际情况,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核心国究竟是采取中日或中韩两国的“双引擎”模式,还是采取中、日、韩3国的“三套车”模式?作者在10年前曾提出“中日韩合作主导型”的东北亚合作模式的观点,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一观点仍然是适用的。这不仅因为中、日、韩3国是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大国,而且因为3国已经开始了制度化合作。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将能更有效地促进3国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核心国地位的形成,并极大地推动整个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人们在谈起中、日、韩3国的经济合作时,一方面认可3国经济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存在着巨大的合作潜力,有很好的合作前景;另一方面,对3国的制度化合作又不得不作出谨慎的结论:即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在短期内难以建成。其原因在于,3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程度的差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历史的积怨与现实的担优等等。无疑,这些因素曾经制约了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发展。本文限于篇幅,不想对 这些问题进行理论的阐述和历史的追溯,仅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迅速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这些因素已经不是或主要不是制约中、日、韩3国合作的问题。首先,欧盟不断扩大的历史及中东欧10国的人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中美国与墨西哥的合作以及日本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等,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间完全可以成功地进行经济合作。其次,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的签署,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影响合作。最后,德国和法国的历史积怨不可谓不深,但却能成功化解并成为欧盟(欧共体)的核心国,说明历史积怨阻挡不了合作的进程。至于现实的担优,说穿了就是“中国威胁论”在作怪。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日本和韩国乃至对整个东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渐明显,“中国机遇论”取代“中国威胁论”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认同。问题的关键在于,中、日、韩3国应充分认识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某种程度上已超过全球化而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在此基础上确立和加强合作的理念,选择有效合作的利益切合点,加快合作的制度化建设。这样,3国的合作将进人快车道,并在合作中形成东北亚地区的轴心国,带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迅速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中、日、韩3国在东北亚国际舞台上将会在经济合作与竞争方面上演出一部有声有色的现代“三国演义”来。


参考文献:

[1]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间题的决定[r].人民网,2003.10.25。

[3]何剑著.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4]何剑.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特点与模式[j].财经问题研究,1996。

[5]何剑.启动中国第三大经济增长极[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

[6]冯昭奎.亚洲期待中日韩合作[n].环球时报,2002-11-15。

[7]慧丰.东北振兴与中国的东北亚情结[n].人民日报,2003-10-10。

[8]孔寒冰.东北亚合作为啥走得慢[n].环球时报,2003-10-20。

[9]张海冰.欧洲一体化历程对东亚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3,(4)。

[10]于明军.东北亚:三国经济演义[n].青岛日报,2003-12-01。

[11]白当伟,陈漓高.区城贸易协定的非传统收益[j].世界经济研究,2003,(6)。

[12]李兴江,李志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博弈分析[j].经济问题,2003,(8)。


a correlative development theory on revival of northeast china

and northeast asian cooperation

he jian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l ecomomy and trade,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nonomics, dalian 116025)

abstract: for the background of main trend of world economy is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integration, the revival of old north-east industrial base and northeast asian cooperation become a trend of correlative development. the revival of northeast china sets up a wider flat to northeast asian cooperation, northeast asian cooperation builds a fin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o the revival of northeast chin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ystem is basic requirement to the both correlative development. the efficient system arrangement is establishing mutual corresponding organiz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and speeding the ortanization of northeast asian freedom trade area.

key words: revival of northeast china, northeast asian cooperation, correlative development


何剑(1944-),男,湖南祁东人,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贫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东北亚论坛》2004年第5期


    进入专题: 东北振兴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651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亚博电竞网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亚博电竞网的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亚博电竞网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