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立:"双提高"是扩大消费的根本途径-亚博电竞网

郑新立:"双提高"是扩大消费的根本途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6 次 更新时间:2022-01-15 12:36

进入专题:  

郑新立 (进入专栏)  


今天,自己决定破例把政协运行中的两个文件公布出来。一个是今年三月份全国政协开会的时候,我向政协提交的一个提案;另外一个就是,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对我这个提案的答复。这个提案也是我考虑已久的想法,把它作为提案的方式提出来。另外,发改委和财政部对我提案的答复,我是基本满意。因为,它反映了我们政府层面在扩大消费这个问题上现在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考虑?准备采取哪些措施?

我想先把这个提案念一遍。答复很长,文字材料提供给大家了,就不念了。我把提案念完以后,简单的解释一下,留一点儿时间,再讨论讨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第一个转变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当前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出口增长受阻的情况下,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对于化危机为机遇,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居民消费率过低,是当前国民经济中很不协调的重大比例关系。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为35.4%,已经降至改革30年来的最低水平,与历史最高水平的1985年52%相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30个百分点左右,居民消费率过低,对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是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不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降低了国民经济的宏观效益。二是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引起生产能力过剩。2003-2007年,我国投资率年均42.4%,成为历史上最高的时期。2001-2007年,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40.6%,48.4%和11.1%,消费的贡献率明显偏低,大批工业生产能力闲置,消费严重制约着经济增长。三是政府消费支出比重不断上升,助长了奢侈浪费之风,在最低消费支出中,政府支出所占比重,由80年代的21.6%上升到2007 年的27.3%。

造成目前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局面,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长期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1978-2007年的30年间,gdp年均增长9.8%,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已下降到45%的历史最低点,比改革以来最高水平1985年的56%低了11个百分点。

其二,城乡、地区和个人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制约了广大中低收入者购买力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差距最小时1985年的1.9:1扩大到2007年的3.3:1。县和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67.6%下降为2007年的32.3%。2005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1:0.64:0.65:0.64,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1:0.65:0.59:0.93。全国职工工资占gpd的比重也由最高时1980年的17%下降到2007年的11%,且65%的职工收入水平低于平均线。全社会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在0.43以上,进入收入差距较大国家行列。

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扭转消费与投资失衡的局面,必须采取重大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消费率。建议制定一个"双提高"专项计划,用三年时间,把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55%;把居民消费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50%。分别接近改革以来最高水平1985年的56%和52%。如能实现这个调整目标,意味着每年将有5万亿元以上的商品由投资和出口转为居民消费,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有一个较大幅度提高,从而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使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发展方式转变真正得以实现.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一)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的收入。通过预算,税收等调节杠杆,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报酬比重,降低资本所得比重;在再分配中,提高居民收入比重,降低国家收入比重,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将固有企业利润的一定比例用于社保基金投入。(二)扩大消费领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居民消费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三)扩大消费信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教育、医疗体制改革,增加政府投入,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扩大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覆盖面。(四)调整投资结构,改善消费环境。(五)整顿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六)合理引导消费预期,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七)促进房市、车市、股市联动、持续、健康发展。把房市、车市、股市培育为拉动消费和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鼓励扩大汽车消费。促进汽车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我提出"双提高"这样一个提案,确确实实我感到,这个问题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间面临的最大问题。现在居民消费率只有35%,跟美国相比差了一半。美国过去消费率是72%,现在下降到70%以下了。我算了一个账,去年人均gdp,美国是我们人均gdp的14倍。但是人均消费额,美国是我们的28倍。美国3亿人消费了10万亿美元的商品,我们13亿人消费了1万亿美元的商品。我在想一个问题,大家起早贪黑的忙,忙生产、忙服务,忙来忙去我们生产的产品2/3用于出口投资,只有1/3多一点儿让老百姓消费了。我觉得,这个太不合算。我们生产的产品应当至少拿出一半左右让老百姓消费。这样,才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现在投资率这么高,特别是今年。由于出口大幅度下降,为了弥补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不得不启动经济刺激计划,经济刺激计划短期要取得效果,就不得不注入一些国家的大项目。所以,今年投资是超常增长,今年投资增长率可能要达到33%。社科院预测,今年的投资总额要达到22.7万亿,投资率要达到51%,创造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个测算,最后还要看统计局的结果。社科院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测算。

这么多的投资投下去,就使经济失衡的局面加剧了。本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十七大提出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要提高消费率、降低投资率。结果是,今年为了保这个增长速度、为了应对危机的影响,投资反而增长的更快,消费增长的也很快。刚才,黄海同志讲,今年消费,1-8月份增长17%,实际上增长17%,是历史上第二个高峰年。但是,投资的增长恐怕远远高于消费的增长。这样的情况要继续下去,国民经济结构就会越来越扭曲。要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就越来越难。所以,必须采取大的政策、大的措施,对这个结构做出大的调整。

我觉得,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就像日本70年代。70年代,日本制定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十年要让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一倍。这个计划提前实现了。由于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很快,消费也增长起来了。所以,消费在日本70年代的增长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现在,我们工业的生产能力普遍富余30-40%。

举一个例子,我们的钢铁。粗钢的产量,8月份生产了5000万吨。全世界生产了1亿吨,中国的粗钢产量占全世界的49.1%。水泥的产量占全球的50%以上,而我们现在富余的生产能力还有1亿多吨。我们拼命的搞建设,不敢吃、不敢花的搞建设,搞了这么多,闲置在那儿又发挥不了作用。出口又导致贸易摩擦。美国人说我们光出口不消费。我们赚了外汇,大量地买了美国的国债,要承担美元贬值的风险,而且收益率又不太高。我们这么努力地来投资,来发展生产,到底是为了什么?现在需要对这个问题深入思考的时候。我看,要大量采取政策措施,增加消费者的收入,加快消费,加快城市发展的速度。一个农民转为城市人口,一年的消费额要增加四倍。所以,怎么能够把农村巨大的消费潜力发挥出来,使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间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使我们整个经济走向良性循环,这不光是我们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必须采取的措施。

我们知道,每次经济危机过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都会调整,理论上的调整。30年代大危机之后,美国就和发达国家采用了凯恩斯主义,扩大需求,扩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拉动经济增长。到了80年代,由于长期停止发展,他们又提出了新自由主义。去年,美国金融危机引起全球经济危机。美国一些经济学家也在思考,这次对资本主义制度做哪些调整?很可能提出一个理论,叫做"用平衡的理论限制贸易的发展"。他们说,现在造成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不是由于他们金融衍生产品过度泛滥,造成泡沫破裂而导致的经济危机,导致金融危机。他们提出一个奇怪的理论,说由于中国出口太多,消费太少,产品卖给我们以后赚了钱不花又借给我们,造成美国人消费太多,出口太少。所以,造成了经济失调。经济失调就是贸易发展过度。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限制贸易的发展。这代表了美国一些人的思考。

世贸组织多数国家不会赞同这种观点,世界上有识之士也不会赞成这种观点。现在,不管他提出这个理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从中国自己发展的需求看,我们需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的需求,增加消费对经济拉动的作用。

今天,我跟黄海同志讲的这两个问题,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重大的问题,提出来愿意跟同志们一起进行讨论。

谢谢!


时间:2009-11-03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进入 郑新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096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亚博电竞网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亚博电竞网的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亚博电竞网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