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鹏颖 张小鹏: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底蕴-亚博电竞网

田鹏颖 张小鹏: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底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9 次 更新时间:2022-08-24 23:24

进入专题: 人类文明新形态   全球文明史  

田鹏颖   张小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我们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厚植于中华文明的丰厚沃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智慧,承载着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使中华文明以其生命洋溢的当代形态同时代照面。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文化资源来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生发于中华文明的“文明母体”,折射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智慧”。如果说,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蕴“中国特色”于其中的伟大文明创造,那么,这样的“中国特色”归根到底以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为文化给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国人民以其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锤炼出博大精深、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赓续传承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文明具有富有时代高度的内容构成,包含着契合现代世界的普遍性价值。正如,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中华文明强调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奋斗观;在人与人(社会)的关系上,中华文明提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交往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华文明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自然观。这些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意义。因而,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们曾从中华文明中寻得给养以打破封建神学的精神禁锢,捍卫“理性的法庭”。马克思恩格斯曾热情洋溢地介绍了具有伟大世界历史意义的中华文明创造。所以,中华文明最有理由自信,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中国共产党最有理由自信。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沿革,当代中国文明是历史中华文明的转化。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中华文明的当代呈现,饱含着中华文明的传统精要。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成为有别于一切文明形态的“新形态”,历史的根源就在于中华文明的文化特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为民本质”,根生于中华文明“民惟邦本”、“民说无疆”的传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情怀”,折射着中华文明“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传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和平属性”,蕴藏于中华文明以德服人、和衷共济、讲信修睦的传统。可以说,中华文明从根本上滋养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赋予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强大的历史穿透力与文化感召力。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生成方式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文明凝结,形塑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文明价值融通的过程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这种文明融通的历史性结果便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马克思主义以其彻底的理论旨趣、实践导向、价值立场而成为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因而,可以“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并且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转向中,确定了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命运般的联系。从这个意义而言,马克思主义又同中国咫尺之遥。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经历了时代化的进程,才能真正消除其同中国的时空距离,才能真正建立其同中国的本质联系。而中华文明是一种文化传统,孕育于历史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带有其所处时代的烙印。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定要经历时代的涤荡才能真正开显出来。只有赋予传统以现代的言说形式,中华文明才能真正实现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动成功担负起这一重任。百年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既是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文明表征而言,根本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从而凭借二者的“结合”,创新性地生发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类文明样态,这一文明样态历史地呈现了我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因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才免于同封建主义一道走向衰落,马克思主义才真正光大于中国,人类文明新形态才能在饱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要素的同时,浸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成为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确证,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激活,是继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指南。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发展方式在于中华文明不断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其开放包容的文明尺度标注了自身的发展方式,这契合中华文明的价值内核。从世界历史来看,人类原生型文明众多,比如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都曾绚烂一时,但只有中华文明绵延久远。中华文明得以持存并且不断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明具有开放性特质。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凝聚多元中保持着勃勃生机。由历史上的“丝路行人”、“茶马交易”、“西域屯田”、“陆落海兴”、“郑和远航”等横纵画卷共同织就的绵延万里、回响千年的古丝绸之路便是一大例证。而佛法东来、西学东渐,都在与中华文明的历史性相遇中呈现出交融之美,内化在中华文明的演进变革当中,成为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又一例证。

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遵循着中华文明的发展逻辑,秉持着“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开放理念,在包容互鉴中吸收、转化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伟大文明创获。人类文明新形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坚持互利共赢、开放合作,拒绝零和博弈,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代表了人类不同文明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数,支持和维护世界各国的不同发展实践和全人类进步事业,为世界各国携手开创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了价值导向,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态势,具有深远广博的世界历史意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生动证明,人类文明是多元的、平等的、开放的,所谓的“文明冲突论”、“文明博弈论”、“文明中心论”,不过是西方强国为自己的霸权逻辑所作的意识形态辩护,这同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价值理念根本不能视同一律,也完全不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利益与文明期盼。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澄说,人类文明要想生生不息和长久发展,就必须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就必须明确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摒弃文明问题上的傲慢与偏见,就必须构筑起、维护好百花齐放的人类文明大花园。


田鹏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进入专题: 人类文明新形态   全球文明史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全球文明史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613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亚博电竞网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亚博电竞网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亚博电竞网的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亚博电竞网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