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堡:科技照亮未来-亚博电竞网

邵春堡:科技照亮未来

——《未来引擎——从科技革命到全新世界》自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054 次 更新时间:2022-12-21 23:35

进入专题:  

邵春堡 (进入专栏)  


现在人们不停地更换手机、电脑、软件等日常工具,更新购物、上学、开会、就医、就业、养老等行为方式。这些真实而繁花的现象,都是科技深水静流的变化。科技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科技在融入人们现实工作和生活时,拓宽了人们对宏观世界、微观世界、生命世界、地下世界、能源材料世界、数字化世界等多个世界的认知,不断地带来惊喜和神奇。

曾几何时,科技还未列入国家和社会战略,第一、二次科技革命,连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未能深入影响到,距离百姓生活就更加遥远了。21世纪以来,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决定的因素在于科技发生机制和科技影响环节。

科技发生机制有三个要素:一是社会和人类的需求,呼唤科技改变我们的落后现状,改善我们的生活;二是科技人员,尤其是科学家,靠自己的创造动能和特质,为人类的愿望和理想从事辛苦的科技研发;三是科技产生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科技由可能变为现实,全靠上述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这轮科技革命的爆发,就与几十年前甚至一个世纪前人们的愿望和社会需求不无关系,虽然它们没有直接进入科技程序,但是它们构成产生科技的那个时代的社会土壤,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和渗透到科技的过程和目的。科技人员的创造动机、严谨态度和执着追求,是把社会强烈愿望和科技产生的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的桥梁,在长期艰苦的探索中,经过主观和客观两种因素的结合酝酿,使科学发现捷足先登,在此基础上有了技术发明和创造,然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向着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点引人注目:一是科技的结果总会趋于和接近人们的愿望,毕竟科技也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但不排除有的科技成果难以符合人们的愿望。二是科学与技术乃至产业之间,并不总是按照次序出现和相互对应,不少情况是错位的。有的科学理论并未发展成实用技术;有的技术成果并不一定先有科学基础。因此在历史上就有科学革命或者技术革命。一般情况下,技术革命才能够带来产业革命。

科技对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对产业的影响。科技成果出现后,需要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过程,特别是科技革命的强烈推动,高强度、大规模的产业化将形成产业革命,直接带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变革。

二是对生活的影响。利用新科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一旦进入市场,将对大范围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产生积极影响。普遍和经常性地使用新的产品和服务,就在逐渐和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是对社会变革的影响。新科技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将导致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影响,进而对国家和社会的制度、管控、治理发生影响,以至引发社会变革,引起分配、就业、消费等方面的革命。

四是对思想文化的影响。科技对产业、经济、生活、社会发生影响后,各个方面因科技影响带来连锁改变,必然间接地反映和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中,沉淀为一种精神。

科技的影响既涉及物质和经济方面,也有关社会和精神方面。利用科技既能生产物质产品和服务,也能够产出文化和思想产品。许多新产品和新工具中除了智慧性、技巧性的东西,还蕴含着新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其中,科学更多地作用于思想文化,技术更多地作用于物质生产,这是由科学和技术两者的特性决定的。

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形成科技。科学通过观察、实验、仿真和分析去研究大自然中各种事物和现象并探求原理,目的在于认知世界,解决理论问题;技术通过各种手段、形式、方法及过程,在现有事物基础上产生新事物,或改变现有事物的性能和功用,目的在于为人类和社会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发现属于科学,发明和创造属于技术。科学提供知识,并为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并不断向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

近代以前,科学与技术各行其道,或者说以前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发展在两条轨道上并行;近代以来,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越益密切,两者相互转化和交织,彼此渗透和推动。人们顺理成章地将两者合称科技。没有科技的贡献,人类也许还在原始社会的黑暗中徘徊摸索。科技不断创新和进步,开辟新的未来,促进社会发展和繁荣,承担着塑造未来的神圣使命。

本书名为《未来引擎》,重在表述科技对未来的影响。科技如何预见未来,又会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应该说,现实或未来的任何事物都有其起源和缘由,仅凭人们的智慧难以准确预见,也没有更有效的途径防止灾难性事件发生。但是在对这些事物的神秘莫测中,人类素有用已知“隐喻”未知的习惯,科技似乎更灵验一些。

可以肯定地说,用科技探测未来,比其他任何渠道和方式都更加可靠。著名哲学家休谟(1711--1776)描绘过他那个时代人们看待世界的被动心态。他说,“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下雨?为什么打雷?为什么地震?为什么会发生自然灾害?我们既不能阻止这种伤害我们的事件发生,也不能预测它的到来。我们被悬挂在这充斥恐惧和未知的世界!”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或核心。 “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智力上的愿望。”然而,科学的目的不能仅仅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还在于改造世界。在科技出现前,人类经历了漫长黑暗的中世纪。真正改变愚昧无知局面的正是科学。

牛顿旷世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揭示了自然界隐藏着的数学原理。牛顿告诉人们,自然其实是用数学写成的。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从微观粒子到庞然巨物,从行星运转到苹果落地,都蕴含着数学原理。牛顿用数学算出,下一步它应当出现在哪里,它就必须准确地出现在哪里。这预示着这个世界并不是无规律、不可知的,恰恰相反,它无比精确地按照规律运行,而且这个规律是可以被我们了解和掌握的。

虽然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与柏拉图的《蒂迈欧篇》等对话,构成了自然哲学的源头。甚至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称作科学之父、物理学之父。但事实上,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自然哲学,不是近代意义上的物理学。自然哲学较多依赖一般经验与观察,而近代以来的科学更多依赖和借助仪器进行观察,通过实验得出事实与结论。因此,牛顿等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的发现,是历史性和开创性的,带来科技改变世界的力量,让人类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树立了人的尊严;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预示着科学时代的降临;为之后的工业革命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牛顿等科学家揭示自然规律后,马克思论证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可见,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有利于解释未知的事件,预测未来的世界。从此,科学和技术有了长足进步。现在的科技研发更多与国家和社会的战略发展规划相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也在密切配合和成果互用,科技对未来发挥着过程中的预见和成果利用后的影响作用。

我们要了解的世界、期待的未来,与有什么样的科技息息相关。虽然科技无法使我们想要什么就能拥有什么,但是“只要有人能想到的事,总有人能做得到”,科技的发展使这句话越来越像真理。有产业经济学家说,科技成果产生后,转化为产业一般还需几十年;科技革命较之常规科技有更强大和更深远的影响力。这次科技革命,除了对经济、生活、社会、文化产生传统格式的影响,真正伟大的影响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深刻改变生产力要素及其关系。科技革命对生产的深刻影响,使机器人跻身劳动力队伍,劳动工具的智能性质超出其工具定位,劳动对象在扩大范围的同时具有了能动的活力,生产力家族的嬗变将导致近代以来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最大变革。

二是架设通向未来的四条链轨。科技革命塑造的未来社会特征,体现在数字化、时间化、空间化和智能化,主要是四个方面在外延的扩展和内涵的挖掘。未来的世界,空间超认知,数字成标识,时间量子化,智能驭天下。

三是生成超越工业社会的数字智能形态。我们正在从工业社会转换到数字智能社会,现在正处于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它是由数字智能科技决定的。人类社会经历的经济社会形态并不多,转换社会形态是伟大的历史性事件。

四是奠定未来社会共享发展的基座。新科技的通用性、融合性、共享性,决定了未来社会发展将更多利用网络、平台、数据等,在全球化和开放性的环境中,必将走出一条广阔的共享发展之路。

本书意义不仅在于描绘科技对社会的影响,还在于揭示社会对科技的影响。科技的进步与落后,科技的正面与负面,与其说是科技的责任,不如说是人类和社会的责任。我们只要给科技提出和平的、安全的、健康的、发展的社会需求,并在研发过程中积极引导和监管,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让科技朝着有利于社会和谐与发展的方向演进。

在科技与社会两种力量的平衡中,有一些科技负效应明显属于社会责任,尤其对人工智能、基因研发,及其两者结合的深入研发,事关人类共同命运,要预防和警觉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全世界需要不失时机地携手处理相关事情,科学家与政治家要担当使命,保持清醒,注重伦理、监管和法制的引导和约束。

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有一些科技在整装待发,有一些科技处于默默酝酿之中,还有更多的科技在萌芽中。它们的使命在于播种未来,影响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技永恒不倦地塑造未来。

本书共12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四章,论述新科技革命,包括新科技的成就、革命性节奏、科技爆发的必然和崭新特点;第二部分是第五至九章,剖析科技如何影响世界,包括常规推动力、生产力革新、特殊影响力、数智新形态和共享发展底座;第三部分是后三章,论述新科技重塑世界时所伴生的问题,以及如何用科技伦理积极导航,包括科技的挑战、科技与社会的平衡发展、科技伦理的引导。三个部分的内容关联递进,论述新科技革命、科技影响世界、科技伦理导航。

《未来引擎》希冀的直接作用,在于人们从这轮科技革命中看到未来朦胧的全新世界,并在己经开始的未来中,使更多的人们理性地对待新科技的利好和挑战,积极应对生产要素变化对劳动就业的渐进调整,顺应数字化转型,企业和单位能够借助技术、网络、数据、算法支持的共享平台,开展新的生产和工作,并使每个人充满活力地利用新科技,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在迈向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化、空间化、时间化的链轨上,做好准备和选择。

《未来引擎》希冀的间接作用,在于人们从新科技革命的引擎中,分别看到从数字经济到共享发展的“未来发展”,从社会组织到制度文明的“未来社会”,从危机潜伏到突破境遇的“未来人类”。期盼本书对笔者未来系列研究涉及的上述内容也能起到引擎作用,防止未来成为空想者的乐园,真正把未来前景建立在科技革命及其影响的扎实基础之上,进而使未来少些战争,多些和平;少些灾难,多些安全;少些贫穷,多些富足,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挺进。


链接:邵春堡新著《未来引擎--从科技革命到全新世界》,近期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本书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呈现了科技创新在太空探索、量子通信、生命科学、深海探测、能源材料、数字智能等领域的突破性发展,分析了本轮以数字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的发生机制、客观规律和重要特征;在揭示新科技革命对产业创新、生活方式、社会变革、思想文化的重要影响的基础上,深度分析了生产力嬗变、通向未来的四条链轨、数字智能新形态、奠定未来社会共享发展的基座;探讨了科技伦理方面的前沿话题,主张用伦理道德、政策规章、法律法规,来化解和干预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潜在风险,创建共生共赢的美好未来。这些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科技工作者、工商业人士以及其他关心未来社会发展的读者站在科技视角,观察世界,思考未来,把握机遇。



进入 邵春堡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940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亚博电竞网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亚博电竞网的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亚博电竞网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