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时指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严峻的全球性挑战,面对人类发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各国应该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此,一要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二要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三要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四要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四大赤字”精准概括出当前世界乱象的根源,深刻指出了全球治理面临的严峻挑战。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纪之问,一直是习近平主席关心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着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深入思考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长远问题,高瞻远瞩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年来,这一重要理念在国际社会日益深入人心,为回答当今时代之问提供了中国答案,为破解世界面临的“四大赤字”贡献了中国方案。
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死灰复燃,气候变化、网络安全、难民危机、公共卫生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国际秩序和治理体系受到严重冲击,时代呼唤卓有成效的全球治理。而二战后建立的全球治理体系已日益难以适应时代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秉持主权平等、沟通协商、法治正义、开放包容、人道主义理念,呼应了国际社会构建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迫切需要。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各国携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体现了平等、公平、正义、包容等价值取向,弘扬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精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
中国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倡导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开发银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融资,不断提升对国际金融机构资金贡献能力;大力倡导团结抗疫,向国际社会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超过22亿剂疫苗;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落实《巴黎协定》,宣布“双碳”目标;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推动将深海、极地、外空等打造成各方合作新疆域,而不是博弈竞技场,为加强全球治理合作作出表率。
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
一些国家从自身私利出发,刻意渲染意识形态和阵营对抗,鼓吹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热衷于拉帮结派,搞排他性的“小圈子”和“小集团”政治,并在全球经济治理和疫情溯源等方面转嫁推卸责任,导致国际竞争摩擦更趋激化,地缘博弈色彩明显加剧,国际社会信任和合作受到严重侵蚀。习近平主席深刻揭示互信在国际关系中的重大意义,指出“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并开创性地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辅相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目标和方向,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前提和路径。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质,就是坚持互商互谅的原则,通过对话协商和坦诚沟通,增进国家间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最终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创造条件。
面对国际格局的深刻演变,中国始终将互尊互信挺在前头,大力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愿同各国政党一道,推进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事业、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中国理念和行动,为国际社会消除隔阂、深化互信作出了表率,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高度肯定和认同。
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但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上升,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影响,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更趋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体察各国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期盼,始终秉持同舟共济精神,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为己任。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明确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全球安全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具体应用,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破解人类和平赤字提供了中国方案。今年2月,中国发表《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对国际社会应对全球安全挑战、加强全球安全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在一系列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上担当尽责。在乌克兰危机上,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为解决乌克兰危机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中东问题上,中国与沙特、伊朗三方达成协议并发表联合声明,推动沙伊双方改善关系,为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分歧、实现睦邻友好树立了典范;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坚持按照“双轨并进”的思路均衡解决各方合理关切;积极开展反恐、禁毒、警务执法等合作,共同营造安全的发展环境;大力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
近来,受到地缘政治冲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供应链混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面临的困难加大,发展问题更加边缘化。乌克兰危机负面溢出效应日益显现,粮食、能源危机更加严峻,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习近平主席始终心系全球发展和各国人民福祉,在2021年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国际社会重新聚焦发展问题。全球发展倡议秉持互利共赢原则,致力于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发展领域的具体实践,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习近平主席多次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指点方向,并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等重大场合呼吁抵制保护主义,坚定走全球化道路,为处在“十字路口”的经济全球化拨开迷雾、传递希望。习近平主席擘画的“一带一路”倡议迎来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框架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若全部实施,到2030年,每年有望为全球带来1.6万亿美元收益,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3%。习近平主席在去年举行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宣布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投入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根。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稳定锚”“动力源”作用进一步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伟力日益充分展现。
(作者系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