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程 王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传播路径-亚博电竞网

刘晓程 王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传播路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919 次 更新时间:2023-05-10 22:18

进入专题: 中华民族共同体  

刘晓程   王浩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擘画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时明确指出,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4月3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节点,全党上下、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凝聚合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它与中华民族整体观念的承续深度耦合,与新形势下重新确认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彰显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激发中华民族“内聚力”息息相关。在全党上下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必须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将主题教育同贯彻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任务结合起来,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增进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合力,努力实现“在传播中凝聚,在凝聚中超越”的战略传播成效。

战略定位:在传播中凝聚全民族合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战略传播层面明确传播总目标、找准传播发力点、把控传播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一系列理论概括与科学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传播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立足内宣传播方向,增强中华民族“内聚力”。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变革,国内宣传与对外传播的界限日益模糊,内宣与外宣深度融合的趋势日益显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这一论断不仅阐明了内外宣之间的关系——内宣为本、内外联动,而且言明了国家整体宣传战略的要求——稳内宣、强外宣、内外相互增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的基本盘,是国家发展的真正定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驱力”。在战略定位中,要明确内宣传播的大方向,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内宣历史经验,深入调查各族群众的传播实践,直面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内宣工作困境,增强中华民族“内聚力”。在稳定和改进内宣的基础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涵盖全球华人对中华民族的总体认同,因此也要积极向外延展,以强大的外宣成效反哺内宣实践。

立足主流价值精神内核,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在复杂多元的价值观碰撞中,主流价值是做好当前舆论工作尤其内宣工作的根本价值遵循。只有明确价值引领,才能在传播实践中确立好思想标尺,确保画好、画大、画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同心圆。在具体实践中,传播主流价值与正确处理民族工作中“一”和“多”“共同性”和“差异性”“主线”和“要素”的问题不谋而合。在具体工作推进中,要围绕中华民族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展开思想资源的系统梳理与时代内涵的重新阐释;要以中华民族“共同性”为主线,架构主流价值传播体系,增强民族传播的互动性、对话性、参与性,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一体”的价值观认同,在传播实践中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立足全媒体传播实践,强化中华民族“共在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作为一种“内群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发现、感知、认识、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有机动态过程,它的形成与成熟内嵌于信息生产、信息互动、信息体验等具体的传播实践中。面对全媒体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积极吸纳各种主流传播主体,整合优质传播资源,阐释好党的民族政策,引导好包括民族议题在内的相关社会舆论,讲述好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历史故事、发展故事、团结故事,不断增强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在感”。

战略布局:在传播中铸牢全民族认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战略传播关涉意识形态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抵抗外部风险,激活内部韧性至关重要。后者离不开科学的传播生态系统,不同“生态位”的合理布局和功能发挥有助于以传播目标圈定核心问题、以关键点位带动全局联动。

铸牢政策生态位,以政策传播强化政治认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上在于中央对民族自治区域、边疆区域、民族聚居区域的有效整合和全方位动员,而这种整合和动员离不开高效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只有不断优化政策生态位,不断完善政策传播实践体系,努力提升各族群众对国家政策话语的理解度、认可度和满意度,才能建立积极良性的国家公共关系,从而真正推动国家体制机制改革与社会治理实践向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民族政策传播实践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群众的政策认同、政党认同、制度认同等政治认同的达成。在战略布局时,需要建构主流媒体在民族政策传播中的核心阐释框架、事实报道框架及政策评论框架,并对民族政策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反响进行总结归纳,建立政策案例库,从而形成对民族政策传播的规律性认识。

巩固文化生态位,以文化传播润育身份认同。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立足于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回归中华文化的经典序列,提炼“共有家园”的文化渊源。民族认同来自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催生身份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实践需要双向发力,一是“向内扎根”构筑内聚力,二是“向外辐射”构筑内生力。向内凝聚要以主流文化为本,以各民族特色文化为有益补充,凸显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提升中华文化在各族群众中的认同感、共情感、体验感;向外延伸需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长期孕育而成的“根”文化基因的基础上,把“走廊文化”“海运文化”“丝路文化”“根祖文化”“史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聚集起来,织就中华民族共同体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大网。

打通媒体生态位,以参与式传播助力情感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须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发挥好主流媒体的枢纽功能,整合边疆民族地区的特色媒体资源,打造华夏传播的全媒体矩阵,为铸牢传播实践提供有保障、有规范、有价值引领的权威平台。此外,还应广泛吸纳民族地区的青年群体、网红群体及其他优质自媒体,以此带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铸牢传播实践,结合圈层传播规律和微传播时代的模因效应,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故事群、人物形象群、视觉符号群。通过打通媒体生态位,将铸牢传播的宏大政治话语与宏观文化叙事融入全媒体传播实践过程中,从而引发集体共情、促成和谐对话、增进国家认同。

战略实施:在传播中手拉手在对话中心连心

如何在传播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传播效果问题,这种效果并非“搭便车”式的微观、短期、小范围的反响,而是宏观、长期、大范围的社会化效果。因此,要充分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提炼国家政策话语中的标识性表达和情感意向,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传播话语体系,真正推动各族人民“在传播中手拉手,在对话中心连心”。

一是“石榴籽”势能传播。“石榴籽”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的概念。2021年6月,在青海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大家讲述了“石榴籽”的意涵:“维族同胞说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这个词很形象。各民族就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分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充分借势“石榴籽环抱”意向,将其转化为更具象的文化符号,理论上不断优化石榴籽传播模型,推动“石榴籽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好故事案例库建设,利用创意传播策略将石榴籽意向转化为生动活泼、可视可感的传播资源。例如:利用新技术生成石榴籽视觉形象、设计“石榴娃”虚拟化身、策划民族地区“石榴节”;建设石榴籽民族主题场馆,于实物实景中呈现石榴籽互动关系;在民族特色节日、民族大型仪式中融入石榴籽元素,将石榴籽文化基因纳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集体记忆建构,将石榴籽意向充分渗透到民族地区的日常传播实践中。

二是“同心圆”对话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同心圆”,指出“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上就是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同心圆实践,因此,必须突破重视差异性而忽视同一性、重视“我—他”关系而悬置“我—你”关系的路径局限,积极开展同心圆对话传播。在对话形式上,利用新媒体技术复现民族历史,营造跨越时空的虚拟对话,不断激活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力。在对话关系上,探索代际间对话、跨族际对话、跨身份对话、多语言对话等交叉对话实践,从而凸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张力,发掘对话资源。在对话范围上,推动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之间围绕全球公共议题展开建设性对话,充分重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关系实践,避免不加审视地使用西方人类学、民族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理论框架阐释中国本土的民族问题。

三是“家国情”守护传播。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指出“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在我国,自古以来“家国天下”的理念构建了“家国一体”的情感逻辑,爱国情感既体现为个体对“家”的归属感、责任感、联结感,也是集体身份下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的认同感、忠诚感、依恋感。“家国情”关乎每个个体与国家间的情感连接、每个公民与国家间的真实互动,是个人与国家之间命运相连、情理相融的生动实践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守护各族人民的“家国情”为依托,通过真实生动的大宣传实践,在活动策略、内容生产、记忆刻写、仪式建构中晓之以理、以情感人,充分召唤人民共有情感,以守护家国依恋为路径实现共情传播。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进入专题: 中华民族共同体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民族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273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亚博电竞网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亚博电竞网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亚博电竞网的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亚博电竞网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