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统:以中国古代文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亚博电竞网

张一统:以中国古代文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评《先秦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851 次 更新时间:2023-05-13 09:03

进入专题: 先秦   儒家   核心价值观  

张一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随着时代变化与时俱进,又要植根中国沃土,紧密结合古代文明理论的丰富内涵,凝练文化内核,才能坚定历史自信,巩固发展成果,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在思想与精神上的共同认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坚实的历史基础与群众基础,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国古代文明,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凝聚全民族思想共识,提升人民群众精神境界的重要一环,是抵御西方价值观念冲击,消除虚无思潮影响的必要手段。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察业识莫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而先秦儒学是儒家思想的奠定时期,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基本规模。《先秦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朱莉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一书,内容丰富,逻辑缜密,层次分明,论述清晰,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全球背景与历史背景,阐明了中国古代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的必要性,系统全面地研究了以先秦儒家思想涵养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实践路径,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提供了独到思路。

第一,从中国古代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内涵入手,

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揭示出与西方理性思维束缚人性不同,儒家文化发展道德哲学,关注个人的生命情感与价值导向,注重“仁”与“礼”的互动,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良好运行,蕴含着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文化底色;而先秦儒学是儒家思想的源头所在,奠定了中国儒学的理论基础,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对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祛除社会精神弊病,解决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难题大有裨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内核,是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它批判与超越了资本主义价值理念,继承与发扬了优秀传统价值观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与观点,包含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涵盖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逻辑清晰,论证合理,沿着“治国、立世、做人”三个维度对中国古代文明深入挖掘,探讨了先秦儒家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个层面的涵养作用。就国家层面而言,先秦儒家文化内含着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观念,其中包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齐家治国、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精神,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贵和尚中、讲信修睦的和谐思想,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论渊源。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代表一种积极进取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关于处理人际关系与天人关系的总纲领,体现在社会价值层面,就是人民以天下为己任,奋斗自强,勇于进取,以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推动整个社会发展进步。齐家治国、以天下为己任,总的来说就是家国一体,它是儒家的政治定位,也是行动纲领,其精神内核就是促使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各界紧密相连,形成政治、民族、地域、文化相融合的大一统局面,由此奠定了中国版图完整、疆域统一的思想传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强调统治者要充分认识民众对于政权稳定、社会昌盛的极端重要性,只有为政以德,保障人民的生活所需与精神所求,才能赢得民心,稳固社稷基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先秦儒家文化的生态旨趣,既正视人类的主体性、能动性,又肯定自然的客体性、先在性,强调万物一体,相互仁爱,提倡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促进生态良好运行。贵和尚中、讲信修睦是先秦儒家的外交纲领,也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谋求发展的思想渊源,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主张中庸,提倡王道,反对霸道,搁置争议,追求共性,以期实现“协和万邦”,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就社会层面而言,先秦儒家文化内涵着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老安少怀、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为仁由己、力命结合的主体自由精神,义以为上、以义制利的道德价值取向,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的治国理政方式,其核心要义就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仁”是儒家的首要概念,是一切理论的出发点,在文明演化进程中,既内化为个人修养原则与价值追求,又外化为社会的道德规范,无论是个人层面还是社会层面,总体包含“亲亲”“仁民”“爱物”的递进层次,即“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世人相亲相爱、美美与共最终即可抵达理想彼岸——大同社会。对于“大同社会”的追寻是先秦儒家文化的重要理念,人天性平等,人人可以成为尧舜是理想社会的基础理念,教育不分贵贱,任何人都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理想社会的思想共识,消除贫富差距,追求平等分配是理想社会的经济政策,人人各得其所,人民互帮互助、相亲相爱是理想社会的主要特征,这些都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特征十分契合。先秦儒家文化尽管提倡集体主义,注重社会行为规范,但也充分肯定主体的独立性,强调养“浩然之气”以“修身祛戾”,高度评价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人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而这些影响基本可以归纳为“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先秦儒家认为,“义”与“利”是难以分割的范畴,义为上,利为下,义是利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利的衡量标准,取利以义,以义制利,为人们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附加上伦理道德的约束。除却伦理软束缚,还需要强制力量,才能确保社会公正平等。因此,先秦儒家主张以德治为主,刑法为辅,制定“礼”界定人的权利与义务,衡量民众行为是否违法,形成了德行并举、礼法结合的法治理念,成为我国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法治强国的基本思想遵循。

就个人层面而言,先秦儒家文化囊括了“三达德”“八条目”的个体修养内容,修身立命、内圣外王的个体修养目标,志学思行、积善成德的个体修养方法,有利于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时代新人。先秦儒家主张人们从自身做起,培养高尚情操,追求“三达德”即“智、仁、勇”,进而推己及人,由个体觉悟走向群体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除却空泛的道德要求,儒家还提出“八条目”,即由格物、致知到治国、平天下的成就路径,重视正心、修身,激励人们追求崇高精神境界,促使全民族形成家国一体的爱国情怀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修身为本是儒家提升个人修养的基本要求,内圣外王则反映了个人由内在提高进而实现外延升华的理想诉求,表现为志存高远、诚信谦让的君子人格,浩然正气、独立重义的豪杰人格,法天立道、继往开来的圣贤境界,三者既有鲜明的层级递进关系,又是辩证统一的,唯圣贤境界兼具了人的一切优良品质,成为人们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具体实践路径上,在儒家看来,个人要先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自知自觉的学习习惯与严格的自律意识,坚持积善成德,持之以恒,身体力行,方可抵达圣人的境界,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民族底色。

第三,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之问”——怎样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分校园、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首先,重视学校在国民教育的引导作用,打造过硬教师队伍,将优秀文化融入教材课程体系,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形成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其次,要坚守舆论阵地,强化舆论引导作用,增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外部监督体制,规整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路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再次,做好中华文明的溯源工作,深入探究古代文明的内涵与特质,健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保障机制,在世界上讲好、分享好、传播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与感召力,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综上,《先秦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书,以中国古代文明理论为内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外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根基,以回应“时代之问”为导向,从理论角度阐释了先秦儒家文化的重要地位、基本内涵与逻辑进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质、层次结构与当代价值,论证了两者的思想共性与结合路径;从现实方面构建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推广、转化的体制机制,弘扬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方案,为强化思想引领提供了具体措施。新征程、新远航,保持思想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尤其重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道路上,必须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以中国古代文明跨越时空的文化底蕴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形成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该著作能够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助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给予社会各界深刻启迪,值得每一位理论工作者重视。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进入专题: 先秦   儒家   核心价值观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277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大众日报客户端,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亚博电竞网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亚博电竞网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亚博电竞网的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亚博电竞网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