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互为最大邻国,有4300多公里共同边界,中俄关系的走向对两国国内的发展与安全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中俄作为两个重要的全球性大国,中俄关系对国际格局也有着重要影响。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中俄关系30多年始终稳步前行,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3月访俄前发表的题为“踔厉前行,开启中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新篇章”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中俄关系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关键在于找到了国与国正确相处之道”。
中俄之间的相处之道是总结了中俄关系70多年风风雨雨而得出的宝贵历史经验,来之不易。在笔者看来,中俄的相处之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平等互信;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三是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一、平等互信是中俄关系的坚实基础
回顾中俄关系70年历史就可以得出,平等是中俄关系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没有平等,就没有牢靠的基础。1989年5月,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戈尔巴乔夫,宣布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邓小平指出“中苏关系恶化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强调中苏两国要“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翻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是盟友关系,但在那时的中苏关系中,苏联是“老大哥”,中国是“小兄弟”,“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中国从各个方面都在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苏联的歌曲和文学也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中国青年人。那时两国关系虽然亲密,但由于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双边关系,所以中苏关系在20世纪60年代就迅速恶化,直到全面对抗。
苏联解体后的30年,中俄关系之所以健康持续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根本原因是当前的中俄关系是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之上,没有所谓的“老大哥”和“小兄弟”之分,因此中俄关系基础牢固,成熟稳定。尽管这30年来,西方国家不时发出“中俄蜜月注定是短暂的”、中俄关系“迟早要破裂”等各种议论,但中俄关系始终高水平发展,成为大国关系的典范。
在平等的基础上,中俄两国相互尊重。两国一致认为,各国自身历史、文化、国情不同,都有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民主”,双方反对把本国价值观强加于人。中国尊重俄罗斯根据本国历史传统和现实所选择的发展道路,俄罗斯尊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双方不干涉彼此的内政。俄方支持中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方支持俄方实现2030年前国家发展目标。俄罗斯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
从中苏关系平稳过渡到中俄关系、建设性伙伴关系,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领导人在中俄关系30多年长足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战略引领作用,对推动中俄之间的战略互信十分重要。2013年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首访的国家就是俄罗斯。2023年3月习近平第三次当选国家主席后再次将首访国定为俄罗斯,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十年来,习近平主席9次访俄,与普京总统进行了40次会见,为双边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定向把舵。
二、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是中俄关系的基本准则
2023年3月签署的《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指出,“中俄关系不是类似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该种国家关系模式,具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性质”。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在中苏对抗的年代,中苏两国在边境地区陈兵百万,苏联将大量的核武器部署在中亚和远东地区。中苏对抗消耗了两国大量资源和精力,边境地区成为对抗的前线,严重制约了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2001年中俄两国深刻总结了历史教训,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加强边境地区军事互信,使中俄边界由对抗的前线变为友好合作的纽带,确保了中俄“背靠背”战略协作,这对中俄两国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中国来说,稳定了北方,可以集中精力应对来自海上的安全威胁。对俄方来讲,稳定的中俄关系有利于稳定俄东部战略环境,有利于远东地区的开发,有利于俄更有效地应对来自北约的安全威胁。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动荡变革,美国同时加大了对中俄两国的遏制力度,中俄面临的外部压力不断增大,中俄两国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呼吁中俄应该结盟,共同抗美,国际社会也有各种各样的猜测。但中俄在结盟问题上的立场都是明确的,中国奉行的“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不会调整,普京也明确表示,中俄并没有建立“军事同盟”。笔者认为,“结伴不结盟”更有利于中俄关系的长远发展。首先,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可以确保中国能够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被他国的政策所影响和牵制。邓小平曾经讲过:“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这个政策很见效,我们要坚持到底。”其次,中俄作为两个大国和邻国,有着不同国家利益和诉求,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这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是同样的道理。再次,“结伴不结盟”也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之上得到的相处之道。20世纪50年代,中苏是同盟关系,但后来却急剧恶化。还有,如果中俄结盟,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在联盟中谁是领导者,谁是被领导者?如果关系中再次出现不平等,两国关系再度破裂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因此,“结伴不结盟”是中俄关系的最佳状态,既能保障两国的战略协作,又能确保各自的独立自主,还能使两国都有一定的舒适度。
中俄加强战略互信和各领域合作,是两国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使然。中俄合作并不针对第三方,也不会威胁到任何国家,中俄不搞排他性的小圈子,也不搞阵营对抗。比如上海合作组织,中俄是上合组织的创始成员国,也是推动上合组织多年来健康发展的两大重要力量,上合组织秉持“上海精神”,成员国协调一致,通过多边合作促进地区发展,保障地区安全。同时,上合组织又是一个开放的新型国际组织,不是封闭、排他性的政治军事集团。当前上合组织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加入,上合组织也与联合国、东盟等十多个国际或地区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上合组织的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那些仍抱着冷战思维、搞阵营对抗的军事联盟。
中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同时也不会受到第三方的干扰。这些年来,美国一直不希望看到中俄关系平稳发展,担心中俄合作会影响自身霸权,挑拨离间中俄的企图和破坏活动始终没有停止过。尤其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对中俄关系的干扰破坏力度明显上升。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着眼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在乌克兰危机一周年之际,中国外交部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吸纳了各方合理关切,体现了国际社会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最大公约数,为缓解危机外溢、推动政治解决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但美国等一些国家罔顾客观事实,不断污蔑、抹黑中国,逼迫中国选边站队,要求中国孤立俄罗斯,制裁俄罗斯;如果中国不屈从于压力,就把中国推向俄罗斯一边,指责中国站在俄罗斯一边,支持俄罗斯,试图用美西方已经组建好的“反俄联盟”,同时打压中俄两国,在全球掀起阵营对抗和“新冷战”。事实是,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方,也不是参与者。乌克兰危机的深层原因是欧洲安全的困境,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延宕升级表示了极大的忧虑,中国也愿意为乌克兰危机的缓和作出自己的贡献。但中国不会因为乌克兰危机而损坏来之不易的中俄关系,中国不赞成单边制裁,中国也不会制裁俄罗斯。目前全球参与制裁俄罗斯的只有不到五十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绝大多国家和中国的立场是一样的,都认为这场冲突是美西方和俄罗斯的结构性矛盾所致,希望各方通过和平谈判,尽快结束冲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愿意选边站队,也没有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继续保持同俄罗斯的合作。比如印度,2022年印度以优惠价格大量进口俄石油,同比增长22倍,俄印贸易额同比增长3倍多。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也没有加入制裁俄罗斯的行列,俄土之间的经济合作2022年大幅度上扬。但美国不顾这些客观事实,只盯住中国说事。在习近平主席访俄前夕,西方一些媒体再次污蔑中国,炒作中俄可能结盟、中国会向俄提供武器等虚假信息。习近平主席成功访俄表明,中俄关系有着强大的内生动力,中俄关系既不针对第三方,也不会受到第三方的干扰。《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强调,“巩固和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双方基于各自国情作出的战略选择,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不受外部影响”。
三、求同存异、互利共赢是中俄合作的重要原则
而对世界变局,中俄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的立场相近。但也应看到,中俄作为两个全球性大国,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中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俄罗斯也有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中俄不可能在所有的问题上立场都一致,必然会有一些分歧和问题。但中俄能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通过对话增信释疑,解决问题。比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最初俄罗斯就有一些疑虑和不解,俄一些学者认为这可能会加剧中俄在中亚地区的地缘争夺。但经过双方的对话沟通,201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签署,表明中俄在中亚地区不搞传统的地缘对抗,而是通过合作共同促进地区发展。2018年5月,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代表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对于普京总统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中国也给予积极评价,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和“大欧亚伙伴关系”建设可以并行不悖。这些事实都很好地说明了中俄通过对话协商,避免了地缘竞争和冲突。中俄有着完全不同的国情和历史传统,中俄在外交理念和外交政策、安全与发展观、对全球化的态度、与世界的关系等等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异,但双方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通过对话加强互信,寻求最大公约数,中俄之间的差异没有影响到中俄的战略协作。
中俄两国在经济上有较强的互补性,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快速发展,2022年中俄贸易额达190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十多年是俄最大的贸易伙伴,中俄经济合作互利共赢,造福两国人民。乌克兰危机以来,新的地缘形势使中俄经济合作面临新现实和新机遇。俄罗斯受到了西方“海啸级”的制裁,尤其是俄欧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面临全面破裂的风险。欧洲是俄主要的投资来源、重要的技术伙伴和能源的主要出口市场。在西方全面制裁下,俄罗斯需要重塑经济,经济结构也需要加速转型,产品出口需要快速转向,中国成为俄主要的经济亚博电竞网站的合作伙伴。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签署,明确了中俄经济合作的八大领域,包括推动双边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互联互通物流体系,提升金融合作水平、扩大本币结算,巩固全方位能源亚博电竞网站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科技合作,深化农业合作等等。在中俄经济合作面临新机遇的大背景下,网络上关于中俄合作的一些不实报道也多了起来,说什么远东只对中国人开放,俄罗斯会全面依赖中国,中国会迅速填补西方公司撤出的空间等等。实践表明,中俄经济合作必须在市场原则和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才能稳步推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变局下,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世界动荡不安,大国对抗加剧,单边主义盛行,地区冲突激烈。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人类社会面临要合作还是对抗,要团结还是分裂的重大选择。中俄作为全球性大国和邻国,中俄睦邻友好稳步向前、中俄战略协作持续深化,这本身就有利于国际形势的稳定,有利于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