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卫:《苏轼行踪考》序言-亚博电竞网

董卫:《苏轼行踪考》序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35 次 更新时间:2022-11-18 14:43

进入专题:  

董卫  

《礼记‧大学》有言:「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古人又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些关于做人治学的古训意境高远,影响广泛。十余年来,李君常生的学习经历很好地诠释了古人做学问既要多博学、广知识,也要践行使命的理想。他自台湾到大陆求学以来,已经分别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和武汉大学文学系攻读了三个不同学科的博士学位,这在当今中国不仅十分罕见,也应当创造了一个令常人难以企及的记录。当然,李君并非只是为了学位而学习,他在求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和调整自己的学术方向。分别在东南大学取得了城市规划方向博士学位和在南京师范大学取得宋代历史方向的博士学位后,他又去武汉大学,继续深化开展多年的苏轼诗词地图研究。

中国文化有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传统,就是文人智者为实现理想而游历天下、铭志四方。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仁人志士或怀抱治国良策或心仪修身理想而四处奔波。其中老子西出函谷、孔子周游列国故事名扬天下,而成功实现理想、名传千古的则非商鞅莫属。秦汉以后,游走在官道驿站上的文人墨客、流官使者人数不断增加。唐宋时,从李杜、高适到白居易,从苏轼、欧阳修到辛弃疾,无一不纵情自然、放歌四海,留下了一篇篇意喻深刻、脍炙人口的佳作。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生漂泊达数千里,甚至上万里,并在这个过程中把种种经历融入自己的诗文中。王维的《归嵩山作》描写出诗人在贬官归隐途中的所见所思与所愿: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在以舟车鞍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路途上的辛劳经过日复一日的沉积或许更容易产生一种累加效应,从而使诗人们在作品中体现出如《归嵩山作》那样明显且流畅的时间感,在时间中不断转换的多维景观以及透过景观而表述出来的人生思考。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如果没有那种漫长艰辛的行者体验,就很难产生这些境界高雅的诗人,也不会有那么多千古流芳的诗文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的这首诗道出旅途无常、忽然东西的真实情景。总而言之,古人在行道上或「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或「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欧阳修《醉翁亭记》),或「十步九折,气填胸臆,盖攀云扪天,若斯之难也。」(张居正:《游衡岳记》)...。我们看到,成千上万次背井离乡就会有成千上万种旅途。于是,这些名士文人因为远行而创作出他们的作品,也因这些作品在历史上留下了文化印记。而当时在路途上与他们一同匆匆而过的应当还有无数吏卒驿使和贩夫学子,但后者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来无踪去无影般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活动没有产生有普遍价值的文化影响。

显而易见,在历史上的种种文化行迹中,苏轼的经历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首先,他一生著述众多、传世颇丰,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次,他的作品意境高远、脍炙人口,不仅为朝官学子所推崇,更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三,他一生虽贬官万里、游历江湖,但仍能淡定自若、笑对人生,体现了为国为民、针砭时弊、迎难而上的正统儒家精神。「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就是他对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官场的态度,「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是他身处逆境而不屈的生活指南。因此,苏轼作品中的出众风采与做人的优秀品格都是值得生活在21世纪的人学习和继承的。

我们今天来看苏轼的文化行迹及其作品之间的关联性,就是要深入理解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发掘他作品背后所体现出来的传统文化思想和智慧。在这方面,李君常生的大作,用苏轼自己的话来评价,正可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此书功莫大焉,是为序。



董卫  2019年8月24日于平遥

南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进入专题: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与文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812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亚博电竞网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亚博电竞网的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亚博电竞网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