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祥 张健: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兼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必然性-亚博电竞网

韩庆祥 张健: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兼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必然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01 次 更新时间:2023-03-26 22:13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韩庆祥   张健  


[内容提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特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问题上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觉运用,对社会主义价值主张的坚定坚守,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超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不懈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包含以下几个层面:政治逻辑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规定;现实逻辑体现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起点;哲学逻辑体现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逻辑体现为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时代逻辑体现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境遇。这些逻辑意味着,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逐步引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基于人口规模巨大这个特殊性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对优势,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和版图将发生革命性转向;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超越,扎根于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将逐步主导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是历史的必然、世界的选择。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这一重大论断,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性质的界定,包括两个规定性,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本质内涵有两个层次,即“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之为“现代化”,必须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之为“中国特色”,必然有其自身特征。这种特征体现在五个方面(以下简称“五大特征”)。综合来看,性质规定具有根源性,中国特色是基于这一根源衍生出来的,二者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总体概括。

一、五大特征的内在关联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体现在五个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从现实针对性看,这五大特征指向三个层面:人口规模的自然先赋性;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五对重大关系——14亿人口与现代化社会的关系、全体人民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关系。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觉运用。

(一)关于人口规模巨大的自然先赋性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起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人口规模巨大,超过现有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的总和,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前提和现实起点,是中华民族的先赋条件。无论是从横向的全球比较还是从纵向的历史来看,这种独特性都是极为罕见的。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基于这种现实起点的现代化,没有先例可以直接参考和借鉴,中国需要自己探索新途径、新方式;二是这种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体量超大、结构复杂,意味着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难题非同一般,这就对中国实现现代化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简要来说,人口规模巨大的这种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仅仅注重现代化的一般性和借鉴西方现代化是不够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坚持现代化的一般性的前提下注重自身的特殊性,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开辟出新路径、新方式。历史地看,西方现代化因其自身的体量、规模、结构等方面的有限性,只能是人类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1.0版”。这意味着人类实现现代化进程的重头戏和主体部分只能指向后来者。在此历史境遇下,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会形成巨大的组织优势,中国式现代化会成为人类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2.0版”,会成为人类实现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重头大戏。

(二)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其中蕴含了三个基本点:第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有三个着力点,即公平正义、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具体来说,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共产党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中作出了重要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内含三个规定性:生产力层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层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根本目标层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直接现实性上,这一要求是目标性的,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历史过程性,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体。在具体实践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三个要点:共同富裕是方向,公平正义是主线,防止两极分化是底线。在这个意义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是要牢牢把好方向,紧紧握住主线,警惕不破底线。

(三)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自觉运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14亿人口与现代化社会、全体人民与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与自然以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这五对重大关系,强调要辩证处理各自之间的关系,要摒弃西方现代化暴露出来的历史弊端,要选择站在历史正确和文明进步的一边。从逻辑上说,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这五对重大关系的辩证思考和历史考量。从现代化的一般性来看,后三大关系具有普遍性,无论是现代化的先发国家还是后发国家,都要面对和回答。比较来看,先发国家对上述问题的回答都不够理想,例如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单向度的人”的弊病、环境污染的恶果、殖民主义和战争丑相等。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面临两种选择:一是重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二是开辟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新路。中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而是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地、历史地处理上述五对重大关系,努力使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实现现代化问题上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觉运用、对社会主义价值主张的坚定坚守和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超越。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从学理上对五大特征的深层意蕴进行分析,即要追问在归根究底的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特征是怎样生成的,它体现了什么样的深层逻辑。

二、五大特征的深层逻辑

在性质方向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共同特征体现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性,指向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不断融入全球化的过程及具有的与其他国家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中国特色则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这三者中性质具有根源性,共性和个性具有衍生性。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基于文化和国情的中国特色,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特征。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特征的生成,可以概括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这一根源性决定了基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的中国特色(相应的衍生点分别是:现实起点、世界观和方法论、新发展理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境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根源性,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特征具有的政治逻辑;中国特色的衍生性和各个衍生点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现实逻辑、哲学逻辑、理论逻辑、时代逻辑。简言之,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可以从政治、现实、哲学、理论、时代之逻辑五个层面进行深入理解和把握。

第一,五大特征的政治逻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从性质上看,这一规定具有两个基本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性质和社会主义的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领导主体,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和路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先进组织性的政党,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善于指导实践,具有极强的领导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并以此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勇毅前行。这反映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集中体现为对西方现代化老路的批判和超越摒弃,对后发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和拓展,聚焦为对五对重大关系的辩证处理,体现了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觉运用。方向、路径意味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意味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追求。

第二,五大特征的现实逻辑是人口规模巨大。因为人口规模巨大,所以必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否则,一旦出现两极分化、人的单向度发展、掠夺和破坏自然等问题,这对14亿中国人民来说将是灾难。一般来说,现实逻辑的本质是直接现实性,具有两个基本点:中国式现代化的自然先赋性和社会约束性。自然先赋性意味着实践的前提无可选择、不可改变,是现实起点,中国式现代化只能从此开端。社会约束性意味着这种现实起点、起跑线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目标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底线提出了特别要求,即中国已经没有任何可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必须也只能开辟新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而且必须超越西方现代化。

第三,五大特征的哲学逻辑是主体间的平等。主体间平等批判并超越了西方那种主客体二分的哲学思维。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又高于西方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本质上以两极分化、人的单向度发展、掠夺自然和殖民扩张等为特征,其哲学基础是主体统治客体,基于“主客二分”“传统—现代”的范式。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基础是主体间的平等。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具有光明前景的新的选择。这种区别源于两种现代化背后的哲学范式不同。一般来说,哲学的核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自己的哲学逻辑。从历时性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主体间思维,即从小主体、大主体、更大主体等层层扩展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世界,这反映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上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是同构的,体现的是对主体与主体之间共生关系和境遇平等的关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强调的是基于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和有机融合,同时蕴含着对人类解放、对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主体的关注。基于强调“两个结合”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聚焦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追求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反映出对主体性的关注,对人民、中国、世界、天下的责任。从共时性上看,西方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立在主体与客体二分的底层逻辑之上,强调的是人类中心主义,偏向对对象世界、客体(例如工人、自然、未开化世界等)的占有、掠夺、征服和改造,其负面性明显,所以造成了西方现代化的世界性困境。后发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反思和批判上述困境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基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形成了一种主体间平等的哲学范式。

第四,五大特征的理论逻辑是新发展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这个意义上,五大特征实际上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本质要求。具体来说,创新发展可以破解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短板和难题,彰显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一种国情和条件,表现为人口多、起点低、难度大,实现现代化的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之独特性前所未有。这意味着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成果除以14亿后,平均值就比较低;相反,中国实现现代化遇到的问题乘以14亿,就会变成大问题。在这种情境中要破解难题,唯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协调发展,缘起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在这些不平衡中,物质和精神的不平衡具有根本性,就此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就具有现实针对性。绿色发展,直接针对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聚焦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在扬弃西方现代化的同时,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放发展,直接针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强调的是中国发展的世界眼光和天下胸怀。在实践上,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即走和平发展道路。共享发展,即发展的价值诉求,源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实践上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第五,五大特征的时代逻辑是“强国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追求就是把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强起来,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从目标追求上看,五大特征蕴含未来五大方向之强:一是规模巨大,预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后的现代化体量、能量、结构、贡献之强;二是共同富裕,预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后的人民之强、劳动者群体同心圆之强;三是协调发展,预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后的人的全面发展之强;四是和谐共生,预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后的生态文明之强;五是和平发展,预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后的中华民族之强。从实质上看,五大特征的时代逻辑意味着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逐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逐步引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是对接强国时代的,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提出的。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和特征的总体框架(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五对重大关系”这一结构)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九条本质要求(体现为“总体要求—‘五位一体’要求—共同体要求”这一基本结构,即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愿景)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其中,总体框架具有基础性、方向性、指导性意义,对目标愿景具有决定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究竟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关键是分析上述总体框架。

从共时性上看,这一总体框架的三个基本点都具有特殊意义。这些特殊意义可从两个层面理解和回答:一是仅就中国来说,人口规模巨大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世界现代化的影响是什么?二是与西方现代化相比,后发的中国式现代化在解决两极分化、人的单向度发展、生态恶化等重大问题上实现了质的突破,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又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

首先,人口规模巨大将在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源两个层面上影响世界现代化进程。在商品经济的历史阶段中,人口这个因素具有的特殊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市场主体的需求量大,在一定条件下,主体需求就是潜在的或者现实的市场需求,市场本身具有规模优势。二是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人力资源丰富。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特别突出教育、科技、人才这三个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意味着,在中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人口规模巨大这一优势要主要聚焦于人力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优势的培育和开发上。在这个意义上,人口规模优势主要指的是人才优势。基于市场规模优势和人才优势,中国式现代化将使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发生里程碑意义的转向。

其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令社会主义在全球具有巨大示范效应,立足新时代中国、放眼世界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也将在全球产生影响力。总的来说,先发国家在过去的历史进程中,以其20%的人口创造了全球80%的国内生产总值,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与此同时,世界上80%的人口还没有实现现代化。这意味着就全球而言,两极分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价值追求,以社会主义为基本道路,放眼世界,胸怀天下,以“五位一体”为总体布局,实施“两步走”战略,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树立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目标。可以说,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将彻底摒弃西方现代化带来的两极分化、人的单向度发展、生态恶化、霸权欺凌等弊端,将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中国式现代化将在全球获得巨大认同,基于这种认同,扎根于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马克思主义也将在全球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力。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当下,既可以对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的成就、失误进行总结和反思,又可以对人类未来实现现代化的走向进行前瞻性思考,具有后发优势。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宏大进程中将大有可为,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看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负面性的反思和批判。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来看,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针对西方现代化所带来的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针对西方现代化中人的单向度发展及其带来的人的精神的颓废,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针对生态恶化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困境,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针对殖民掠夺、强权政治、霸权欺凌,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共同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强调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说,这是对西方现代化的反思、批判和超越。中国式现代化肩负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世界谋大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中国共产党谋强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谋生机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强调要“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胸怀天下,是对西方现代化的全面性超越。

二是看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实现现代化方向的前瞻性思考和主动担当。前瞻性思考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方向的选择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要“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这里涉及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根据什么做?我们要按照历史规律、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去做,这体现的是人民至上和守正创新相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如何去做?在世界发展中谋求中国发展,通过中国发展维护世界发展,体现了自信自立和胸怀天下相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主动担当,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目标方面的愿景设计,即九条本质要求。这些要求实质上可归结为三个指向:总体性指向(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指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维度)、共同体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新形态)。可以看出,第一个指向是方向性的,第二个指向涉及举措性内容,第三个指向涉及对历史进程形成规律性认识的内容。第三个指向又包含两个层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制”并存格局下关于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主张,具有直接现实性;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关于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趋势的深层思考和自觉担当,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应当说,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和超越,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广泛的世界性认同,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所包含的中国式内涵和社会主义底蕴,届时将依靠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载体,成为世界舞台上的新景象和新方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表达的是历史自觉,体现的是历史主动。

总之,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本质和特征,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第一,从内容上看,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问题上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觉运用,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坚定坚守,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理性批判和实践超越。第二,其深层逻辑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逐步引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第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基于人口规模巨大这个特殊性,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将发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向;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和超越,扎根于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将逐步主导人类实现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与进程,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实现现代化新的选择。当然,这是一个历史过程,还需要付出相当艰辛的努力。第四,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应当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中国共产党谋强大、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谋生机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韩庆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张健,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市委党校基地。)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179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亚博电竞网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亚博电竞网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亚博电竞网的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亚博电竞网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