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治安:孔子学《易》与传《易》-亚博电竞网

董治安:孔子学《易》与传《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14 次 更新时间:2022-12-27 21:32

进入专题: 易学    

董治安  


《周易》古经产生在西周初年,到了春秋时代,已经流传较广,有很多人学习,《左传》《国语》两部分里记春秋时人引用《周易》占事或论事的记录,有二十条之多。通《周易》者有周、鲁、卫、郑、晋、齐、秦等国人物,不仅有卜官、史官,而且有一般贵族,甚至像鲁国穆姜,以一个妇人也会大谈《周易》。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以他那样“博学多能”,那样丰富的生活经历,见过《周易》、读过《周易》,差不多是可以肯定的。

根据现存的记载,孔子不仅见过《周易》,并且学过《周易》。《史记》说:

孔子晚而喜《易》, ……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世家》)

这里指出孔子晚年喜欢读《周易》,竟将简上的皮索磨断了三次。他并且表示,如果再有几年时间,自己学《易》将更有心得。然而有人认为司马迁是西汉人,《史记》这段记载未必可靠。那么,请看先秦可靠的文献《论语》吧: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可见,司马迁所说孔子希望“假我数年学《易》”的话,是根据《论语》的;此外所谓“读《易》韦编三绝”也当别有来源。

但是,对于上述《论语》的一段记载,古今学者还存在着一些争论,存在着理解上的分歧。这是由于《论语》不同本子在文字上或读法上的差异所引起的。

《论语》在汉代流传着三个本子,《汉书·艺文志》: “《论语》古二十一篇,齐二十二篇,鲁二十篇。”这《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三个本子,篇数不一致,字句也有出入,(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云:“《古论语》篇次不与齐、鲁同”,又引《新论》云:“文异者四百余字。”)上述“孔子学《易》”一章,《经典释文》说:

鲁读“易”为“亦”,今从“古”。(《论语音义》)

可见“学《易》”的“易”字《古论语》作“易”,而《鲁论语》作“亦”,按照鲁读就是: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

清人惠栋,力辟《古论语》,相信《鲁论语》读法(见所看《九经古义》中的《论语古义》),惠栋之后,不乏追随者。

近代学者有人根据《古论语》,肯定孔子与《周易》的关系;有人相信《鲁论语》,否定孔子与《周易》的关系。我们认为,面对着学术上的矛盾现象,无理由地根据其一方面的证据,抛弃其另一方面的证据来下结论,都不是郑重的和科学的研究态度。在这里,我们应该毫无成见地、实事求是地考察一下《论语》的两个本子,究竟哪一个更为可靠。

考《汉书·艺文志》:

《论语》……汉兴有齐、鲁之说,传《齐论》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名家。传《鲁论语》者,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张氏最后而行于世。

据此,《齐论语》与《鲁论语》都是汉人的写本。《古论语》呢?《汉书·艺文志》记:

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文字也。

那么《古论语》是从孔子墙壁扒出来的,是孔门相传的、在秦火以前写定的古本。显然,就这两个本子本身说,《鲁论语》是秦始皇焚书以后的汉人的传本,时代较晚,难免有一些讹错;《古论语》则是秦始皇焚书以前的遗物,可靠性更大些。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古论语》作“易”字是《论语》的原样。

不仅如此,《经典释文》说:“鲁读易为亦”,而不是说《鲁论》“易作亦”,这就是说,《鲁论语》原本同样作“易”字,只是讲《论语》的人把易读作亦。这种汉代经师的读法是不足为凭、不可盲从的。

陆德明没说“齐、鲁读易为亦”而仅仅“鲁读易为亦”,可见《齐论语》易并不作亦,也不读为亦,与《古论语》文字既同,解说也不异。那么,我们不相信《古论语》与《齐论语》,却偏偏相信《鲁论语》,就不是客观的态度了。

其实,孔子读过《周易》,在《论语》中,不仅有上述一章可以证明,还有另外的一段记载:

子曰:“南人有言:‘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子路》)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是《周易·恒卦·九三》的爻辞,孔子引此来说明人不可以无恒。这是一条千真万确的可靠记载,文字上没有分歧,古今学者的理解也是一致的。这充分说明,孔子熟悉《周易》,和“孔子学《易》”一章正可互相补充、互作注脚。

据《论语》,孔子见过《周易》、学过《周易》,并且相当认识《周易》的价值,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再考先秦其他古籍,《礼记·经解》载有孔子论“《诗》《书》《礼》《乐》《春秋》之教”, 《庄子·天运》载有孔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西汉的《史记·滑稽列传》又载有孔子论六艺与政治的关系,都是孔子研习六经的证据,这里就不一一缕述了。

唯其如此,作为伟大教育家、并且坚持教育联系实际原则的孔子,才把《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并列为向弟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史记》说: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世家》)

“身通六艺者”当然包括通晓《周易》之学者,而且,关于孔子传《易》之事,《史记》更有专文记载:

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孔子传《易》于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菑川人杨何,何元朔中,以治《易》为汉中大夫。(《仲尼弟子列传》)

《汉书·儒林传》记载与《史记》略同。这里记述了《周易》经过孔子的传授,从春秋末年直到汉初的流传过程,真是再清楚不过了。当然,孔子传《易》不限于商瞿一人,这仅仅是见于记载的较为突出的一个例子而已。

此外,我们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著作《礼记》《荀子》里,也可以看到孔子传《易》的显明的线索。

《礼记》是七十子后学论文与杂记的汇编,其中保存着八条易说,计《祭义》一条,《经解》一条,《表记》三条,《坊记》两条,《缁衣》一条。这八条都记作“子曰”或“子云”,沈约说:“《中庸》《表记》《坊记》《缁衣》皆取《子思子》。沈约时,《子思子》一书仍在,钱大昕根据《文选》李善注引《子思子》证明沈说可信。《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卒。伯鱼生伋,字子思。”子思曾否亲受教于孔子?文献不足,尚无法证实,但是他的易说,应该说是传自孔子了。

现在试根据《礼记》中的记载,略加探讨子思的《周易》说:

子云:“……君子苟无礼,虽美不食焉。《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寔受其福。’(按见《既济·九五》爻辞)”(《坊记》)

这条由《易》言上帝不受无德者的牛祭,引申到君子不受无礼的美遇。

子云:“礼之先币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后禄也。……《易》曰:‘不耕获,不菑畲,凶。’(按见《无妄·六二》爻辞)”(《坊记》)

这条由《易》言不劳动而有田、有谷,引申到人应该先做事而后受禄。

子曰:“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欲民之毋相亵也。《易》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按见《蒙》卦辞)”(《表记》)

这条由《易》言问卦者轻慢筮人,则筮人不给他占卜,引申到人与人之间不要互相轻慢。

子曰:“……君子不以子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易》曰:‘不家食,吉。’(按见《大畜》卦辞)”(《表记》)

这条由《易》言不在家吃饭则吉,引申到君子以言受禄。

子曰:“……君使其臣,得志则慎虑而从之,否则孰虑而从之,终事而退,臣之厚也。《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按见《蛊·上九》爻辞)”(《表记》)

这条引《易》文说明君子不得志则退隐。特别是: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为卜巫。’古之遗言与?龟筮犹不能知也,而况于人乎。《诗》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兑命》曰:‘爵无及恶德。’民立而正事,纯而祭祀,是为不敬;事烦则乱,事神则难。《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恒其德,侦妇人吉,夫子凶。’(按见《恒·九三、六五》爻辞)”(《缁衣》)

这条简直是上述《论语》所记“孔子引《易》”一条的扩大了。从以上各条观察子思是引用《周易》卦爻辞来说明人事,均属于义理的范畴,不杂有象数的意味,与孔子的精神正相符合,其中恐不无孔子的遗教。

《礼记》中讲《周易》卦爻辞,只有出于《子思子》的这几条;此外,还有两条是对于《周易》的总论:《祭义》“昔者圣人建阴阳之情立以为《易》”是说圣人根据宇宙事物阴阳两性的矛盾对立而作《周易》; 《经解》“絜静精微,《易》教也。……《易》之失贼”是论《周易》的优点和缺点。总之,这里所表现的基本是儒家对《周易》的传统的观点。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最后的一位大师,他的书中有《易》说四条:《非相》一条,《大略》三条。他说:“善为《易》者不占。”(《大略》)引《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来反对腐儒的守口如瓶。(《非相》)又引《小畜·初九》“复其道,何其咎”,来肯定人走错了路能够悔过。(《大略》)都是谈《周易》的义理,而且符合其原意。然而荀子也讲象数,他说:

《易》之《咸》,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刚下,聘士之义,亲迎之道,重始也。(《大略》)

这一条,我们应该把《彖传》和《序卦》抄来相对照一下。《咸·彖传》:

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又《序卦》讲《咸卦》说: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荀子所言,与《彖传》和《序卦》如此吻合,可以证明《周易》的十翼是儒家传统的《易》学。

总起来说,《礼记》《荀子》中的《易》说,是重视《周易》的应用价值的,是按照《周易》本来的意蕴去理解《周易》的,这都与《论语》《史记》中记述的孔子对待《周易》的态度相一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一事实,与孔子用《周易》教导弟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以上叙述看,伟大思想家与教育家的孔子是学过《周易》、传过《周易》的。这是《周易》学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肯定了这一点,我们才可能进一步探索孔子与《易传》(十翼)的关系,以及《文言》《系辞》中孔子的《易》说。


摘自《孔子与〈周易〉》《周易文化研究(第4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进入专题: 易学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965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亚博电竞网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亚博电竞网的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亚博电竞网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