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陶澍对近代湖湘士人的影响-亚博电竞网

唐浩明:陶澍对近代湖湘士人的影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30 次 更新时间:2022-10-25 18:42

进入专题:   湖湘文化  

唐浩明  


陶澍是安化走出的人杰,在安化人的心目中,陶澍就是神。很多老一辈的安化人,从小就是听陶澍的故事长大的。近代湖湘人才,是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之后,开始人才辈出,灿若群星,这是大家公认的。那么为什么会在曾左胡以后,湖南出现了这么一个很奇特的人文现象?过去许多研究者认为,是湖湘文化与近代的一场社会巨变(即太平天国起义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事件)碰撞以后出现的一个美丽结局。

湖湘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社会巨变形成之前,有一群湘籍精英,他们好比春江水中的鸭子,比一般人更早地看出了时代的弊病。他们凭借自己敏锐的眼光、见识,较高的社会地位,以及杰出的才干,在思索并践行着挽救时代的弊病。一般人没有这种感觉,也无能为力。但有那么一批顶层精英,他们凭着自己的见识,凭着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推动着历史的前进。而且他们结成了一个团队,形成了一个气候,造成了一种影响。这群人对于稍后的曾左胡这一帮人起到引领与榜样的作用。这一批前行者的领袖就是安化的陶澍。

一、陶澍学问的源头

一百四十多年前,也就是在陶澍去世整整40年的时候,有两个人对他作了盖棺论定,认为道光以来中国的第一人才就是陶澍。他们把陶澍比作黄河的源头昆仑山,长江的源头岷山,这是对陶澍最高的评价。这段话在历史上很有名气,研究陶澍的人几乎都知道这段话。

这两个人,一个是张之洞,一个是张佩纶。这两个人都是当时中国顶级聪明的人,清议派的领袖。何为清议派?晚清时候,有一批人喜欢议论朝廷政治、品评当政人物,这批人大多是清闲职务的人,不掌实权,是文化教育、纪律监察等部门的官,所以叫他们清议派。清议派的头面人物多半自命清高、目空一切,上下五千年,没有几个人能入他们的法眼,要他们去佩服哪个人,那是很不容易的事。可就是这样两个清议派的头头,他们能把昆仑山、岷山这两顶桂冠戴在陶澍的头上,可见他们对陶澍的敬重,也可见陶澍在那时官场士林中的崇高地位。

二张的这段议论,张佩纶回到家里后写进他的日记中。这不是一篇普通的日记,它实际上是一篇短短的论文,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细细地研究。当时他是用文言文写的,今天我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话来说一说。张之洞和张佩纶说,自从道光朝以来,中国的人才无疑应以陶澍为第一。从道光元年到光绪五年,历时近60年,也就是说在这60年里,陶澍为中国人才之冠,这是陶澍死后40年社会对他的盖棺定论。

二张说,陶澍的学问来自于三个源头。第一是讲求历史、考订掌故。讲求历史、考订掌故是什么学问?就是关注官员的操守及作为,对他们实行严格的管理,同时又注重研究前代治国理政的经验得失。这是属于行政管理方面的学问,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学、帝王学。在这方面,得陶澍真传的是贺长龄、魏源、曾国藩等人。贺长龄的最高职位是云贵总督。处低位的是魏源,大家都很熟悉,他先后做过贺长龄、林则徐、陶澍的幕僚,而曾国藩则是集大成者。

第二是综核名实、坚卓不回。什么叫做综核名实?这个话我们现在很少用,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各个方面来考核一个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学问以儒家学问作为主体。儒学又被称之为名教,这就是孔夫子讲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儒学看重名分、名义,不只是这一点,而且还要循名责实,即要根据你的名来考究你的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名副其实。有句俗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名与实之间,必须是实至名归,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实际职位要跟他的名分相配。比如说一个县令就要做好县令分内的工作,要安定一境、造福一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这个县令就不合格,就要撤掉他的职务。

坚卓不回,即遇到困难要坚忍顽强,不折不回。这里所说的是一个官员的敬业态度和执行能力,得到这方面真传的有林则徐。林则徐禁烟的强硬与销烟的决绝,为我们后人所敬佩。实际上最先开始禁烟的还不是林则徐,而是蒋攸铦。他早就看到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要坚决的毫不留余地的杜绝鸦片。蒋攸铦这个人一般不熟悉,我也不多讲,他做过总督与大学士,林则徐深受其影响。张之洞和张佩纶二人认为蒋攸铦在敬业方面表现得不错。至于当时受朝廷所称赞的琦善,他们认为不过是得陶澍之皮毛,但他却在自我炫耀。琦善是满人,也做过总督和大学士。太平天国起义以后,他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在扬州办江北大营,不久病死于营中。

第三是以天下为己任、包罗万象。这里说的是既有宽阔的胸襟、自觉的担当,又具备掌控统领全局才能的学问。在这个方面,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得到了陶澍的真传,并且能升堂入室,成为陶澍的卓越弟子。二张在这里下了一个结论:陶澍好比是昆仑山、岷山,贺长龄、魏源、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琦善等人则好比是出自于他脚下的黄河、长江。

二、陶澍被称作“道光以来人才第一”的原因

接下来张之洞和张佩纶发出这样的感叹:眼下影响海内、最负盛名的三个人都还不完美。哪三个人呢?第一个是左宗棠。左宗棠当时不得了,号称“天下第一人”,因为他的军功太大了,平定西北、收复新疆,功盖天下。但他做宰相时,却对人太苛刻,度量欠宽宏,绝不能传承陶澍的衣钵。这个人不能够完全继承取代陶澍。身为宰相这个职务,缺乏与之相匹配素质的第二个人就是阎敬铭。阎敬铭在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理财专家,他为清朝廷积累了800万两银子。慈禧一看不错,我现在有这么多钱了,就修颐和园吧,但阎敬铭本人坚决反对。阎敬铭会理财,他得到了陶澍办事的精细品格,但是他事业上的规模太狭窄。第三个就是李鸿章。二张对李鸿章怎么看?他们认为李鸿章办洋务的格局虽然很大,但李鸿章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办事不够公允。李鸿章比较爱钱。他办洋务,国家赚了,自己也赚了。有人会说,张佩纶是李鸿章的女婿,他怎么会这样评价呢?其实,说这话的时候张佩纶还不是李鸿章的女婿,如果李鸿章早点把女儿嫁给他,也可能不会这样说了。

张之洞、张佩纶这两位清议派的领袖,酒后恣意臧否人物,兴致高涨,他们一口气列举了在陶澍之下的十个人:贺长龄、魏源、林则徐、蒋攸铦、琦善、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阎敬铭、李鸿章,几乎将60年来中国的风头人物一网打尽。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十个人中有五个是湖南士子:贺长龄、魏源、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我们还考虑到阎敬铭是胡林翼从朝廷挖过来的,做他的助手。阎敬铭是陕西人,胡林翼看中了他。开始阎敬铭在湖北理财,后来一路提拔。阎敬铭就是因为会理财,后来才做到副总理这样的高位。而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曾国藩生前号称学生满天下,严格意义上的学生只有李鸿章一人。而且李鸿章办淮军之前,一直是曾国藩的幕僚。那么这些人中就有七个属于湖湘系统,可见陶澍对近代湖湘的影响之大。

那么我们要问,陶澍为何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陶澍一没有办军队,二没有在中央政府当个名副其实的总理。那种大学士属虚职,就像我们今天的正国级待遇,在朝廷里面他实际上没有决策权,那他为什么能这么大的影响呢?我们先来简单的看一下陶澍的生平行事吧。

陶澍,清乾隆43年,即公元1778年出生在安化县小淹陶家湾。18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27岁到北京翰林院,29、30岁两年在家里为父亲守丧。从31岁到41岁这段时间,也就在这十年之间,他在北京做监察官,担任监察、纪检方面的职务。42岁那年开始外放,历任四川川东兵备道、山西按察使、布政使、福建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安徽巡抚,成为封疆大吏,接下来做江苏巡抚、两江总督,62岁病逝于两江总督的任上,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谥“文毅”。我们今天大家尊称他是“陶文毅公”。

陶澍一生有两个鲜明的特色。一是热心倡导并努力践行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他在京做官的时候就不尚空谈,注重实务。外放时他注重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尤其在长达13年的江苏巡抚与两江总督任期上,他兴修水利,改纲盐为票盐,开辟海运,为国计民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陶澍在河工、盐政、海运三个领域的政绩,可以说从道光以后一直到整个晚清无人能及。曾国藩、左宗棠的政绩主要是打仗,地方经济他们其实做得不怎么样。林则徐、李鸿章等人也很优秀,但他们都无法与陶澍相比,所以张之洞、张佩纶称赞陶澍是道光以来第一人才。

二是热心引荐同道,培育人才。在陶澍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者,他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晚清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代领袖。这个转型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由古代传统的经世致用,转型为近代从西方引进的洋务与维新运动。经世致用不是近代才有的,经世致用是中国学问中一条贯穿始终的优良传统。到近代有了一个转变,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我们从西方引进了洋务、维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陶澍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

三、陶澍对晚清湖湘士子的深远影响

正是这两个方面,陶澍深远地影响了近代湖湘人士。在他周围活跃着一大批湖湘士林俊杰之才,如贺长龄、贺熙龄、魏源、唐鉴、汤鹏、何绍基、李星沅等人。此外,由陶澍倡议,贺长龄、魏源所执笔编撰的《皇朝经世文编》、《海国图志》在当时风靡天下,有志之士几乎人手一册,在开启心智、解放思想方面,这两部书可谓功高海内。在这样的氛围中,年轻一辈的曾左彭胡,以及罗泽南、刘蓉、郭嵩焘、李续宾兄弟、王錱这些人,他们在年轻时理想壮志就是要实学报国,以拯救苍生为己任,这批湖湘人物,都是在陶澍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有幸在十多岁的成长期遇到了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他们觉得,做人就是要做陶澍这样的人。这中间最感人的故事莫过于陶澍对左宗棠的知遇之恩,一百多年来温暖着成千上万的三湘士子之心。

道光十年,胸怀大志的19岁书生左宗棠,在长沙拜见了因母亲去世而回籍的贺长龄、贺熙龄兄弟。一番长谈下来,贺氏兄弟十分看好这个年轻人。贺氏兄弟家中的藏书开始向左宗棠敞开,你想读什么读书,应有尽有,左宗棠因此一头扎进了实学的领域,读了他家里的书,大部分是经世致用的书。晚年,左宗棠深情地回忆,当时贺长龄那么高的官位,年纪那么大,他会亲自爬上那个楼梯,到楼上去找书,给左宗棠拿走。而此时的左宗棠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什么功名也没有的穷学生。这一番场景,令左宗棠一生感动。

一年后,贺长龄回江苏供职。临行前,亲手将一部魏源编的《皇朝经世文编》送给他,勉励他好好的读通这本书,同时又把他引进长沙城南书院,让他继续深造。当时贺熙龄正在城南书院担任山长,免除了他的学费。贺长龄到江苏后,在陶澍面前竭力夸奖这位湖湘新秀。

六年后,陶澍从江西取道醴陵回安化祭祖。醴陵县令把接待处的里里外外搞得很好。他觉得就是缺了一副楹联,要请一个很有才学的人专门为陶澍写一副楹联来迎接。醴陵当时最有学问的人当然是渌江书院的山长左宗棠。这时的左宗棠已经中了举了,名气已经出来了。左宗棠奉县令之命写了一副楹联,悬挂在陶澍下塌处,以示欢迎和敬仰。这副楹联气概非凡,上联是:“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下联是:“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上联道出了陶澍引为“旷代之荣”的一件大喜事,即道光皇帝多次召见陶澍,为其题写“印心石屋”题匾。陶澍的先祖陶侃,曾经统领过八州郡,是东晋时第一名将,陶澍以此自豪。这里左宗棠把陶侃拿出来,与陶澍相比非常恰当,表达了三湘子弟对陶澍的仰慕之情。陶澍一到馆舍,立刻被这副对联所吸引,不禁喜从中来,立即与楹联作者左宗棠见面,与他深夜纵论古今。在两人交谈中,左宗棠不小心将陶澍挂在胸前的朝珠线弄断,朝珠洒满一地。左宗棠一边不慌不忙地拾起地上的朝珠,一边从容地与陶澍对话。一个年轻的举人,在威风八面的总督面前居然能有如此的胆量与气度,令陶澍惊讶不已。陶澍由此认定左宗棠乃国士,相见恨晚,遂引为知交。

当左宗棠第三次进京会试时,陶澍托人带信给左,不管考试中与不中,我请你在回湖南的时候,绕道南京,我们见一面,有大事相托。两人见面后,60岁的陶澍紧紧握着27岁的左宗棠说,我已经重病在身,将不久人世,我只有一个独子陶桄,陶桄还小,我不放心,我委托于你,你帮我教导好陶家的这根独苗。我愿与你结为儿女亲家,今后陶桄一是做你的女婿,二是做你的学生,请你尽心培养。左宗棠听到这个话,大吃一惊。按世俗的眼光,怎么说这两家结儿女亲家都不合适。一个从年龄来说,左宗棠当年27岁,陶澍那时候60岁了,完全是父子两辈人,怎么可以做儿女亲家?再说陶澍那么大的一个官,而左宗棠进士都还没考上,社会地位悬殊太大了,高攀不起。左宗棠就一再推托:我可以把你儿子教育这件事做好,但儿女亲家这个事情万万不可。陶澍说,你的顾虑无非两个,一个就是我们彼此年纪相差太大了,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小儿女年纪差不多就可以,陶桄的年纪不大,就十来岁,而你的大女有七岁了吧,孩子年龄相当就可以了。第二是说我们社会地位相差悬殊,但我看你今后地位会比我还高,你的事业成就比我还大,你不要推辞了。这个事情,就算你帮我的忙,帮我们陶家的忙。陶桄一个公子哥儿,他还那么小,陶澍去世后他家就没办法经营好,左宗棠无法再推迟,答应了下来。

两年后,陶澍去世,左宗棠也搬到小淹,一住八年,一直到陶桄与大女儿成亲为止。利用这八年时光,左宗棠把陶澍家中所有藏书全部读完,使得左宗棠成为当时中国最有实学的第一号经济人才,打下了日后带兵打仗、经世致用的基础。

至于胡林翼,陶澍则是他一生的偶像,陶澍对胡林翼的影响就更大。陶澍的父亲陶必铨跟胡林翼的祖父胡显韶是岳麓书院的同学,他们是世交。嘉庆24年,陶澍由北京外放的第一个职务就是四川川东兵备道。他取道湖南回益阳探亲,顺道看望胡林翼的祖父。此时胡林翼八岁,跟着祖父,是胡家的掌上明珠。而且胡林翼是胡家一根独苗,所以爷爷就经常把孙子带在身边。陶澍看到八岁的胡林翼虎头虎脑的,聪明伶俐,他非常喜欢。看着胡林翼的小光头,非常有趣,就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胡林翼的头。谁知胡林翼突然一本正经地说,你知不知道,男人的头是不能随便摸的。这个八岁的小屁孩子居然说男人的头是不能随便摸的。这个小子,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没大没小的。胡显韶正要训斥孙子,陶澍哈哈大笑起来说,这孩子太可爱了,将来必定是个人才。又对胡显韶说,我们俩家结为亲家吧,刚好我家里的女儿也多。后来,他把第五个女儿嫁给了胡林翼。

胡林翼聪明绝顶,对湘军的贡献非常之大。但其青年时代却放荡不羁,三教九流滥交朋友,喝酒逛妓院。在成亲当天,还在朋友家喝得酩酊大醉。家里面已经热气腾腾,锣鼓喧天,要拜堂成亲了,却到处找不到新郎官。急得陶夫人眼泪汪汪,埋怨丈夫,你真是看花了眼呐,选了一个这样的人做女婿,害了我的女儿啊。陶澍安慰夫人说,此子乃瑚琏之器,今后为国家担当大任时,想玩都没有时间玩了,趁现在空闲让他放松放松吧。这个岳父对女婿的未来有坚定不移的信心,胸怀这么宽广,很难找。

果然,不久胡林翼便痛改前非彻底转变。怎么就转变了?原来,为了管教儿子,父亲胡达源把胡林翼痛打了一顿,把他关在家里一年,不让他出门,一年后他就考上举人,接着又考上了进士。

后来他父亲病逝,整个胡家的前途,就压在他这根独苗身上,他痛定思痛,决定与过去一刀两断。他自愿到贵州去,到最艰苦的环境中去历练。而陶澍也把自己毕生的学问传给这个就要成为参天大树的女婿。胡林翼一辈子感谢陶澍,几十年来但凡提起陶澍都毕恭毕敬。

从左宗棠和胡林翼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陶澍是一个心胸辽阔、慧眼识人的领袖人物,他在这方面的才能绝不亚于曾国藩,甚至要超过曾国藩。曾国藩五个女儿有四个嫁得不好,即便是较为满意的五女婿,也远远不能跟胡林翼相比。

说到曾国藩,由于种种原因,他与陶澍没有见过面,年谱没有记载。我分析,很可能是曾国藩出于在陶澍面前的自卑感,而没有去见陶澍。曾国藩跟陶澍从性格来说,不是一类人。陶澍是胸襟比较开阔的人,而曾国藩是一个很内敛的人。所以他在面对陶澍这样一个大人物时,可能会很自卑,因为他是个农家子弟,他不像胡林翼一样。胡林翼有个好爷爷和好父亲,从小天不怕地不怕,而曾国藩是一个很谨慎的人,他出身农家,地位卑微。道光十六年,当年轻的曾国藩科举失意,来到南京时,他没有胆量去拜访两江总督陶澍。他不知道陶澍是个心胸宽阔的人,爱才的人,曾国藩显然错过了这样一次好机会,遗憾终生。

但曾国藩与陶澍朋友圈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有着不一般的交往。一个是唐鉴。奠定曾国藩这一生基础,影响最大的就是翰林院太常寺卿唐鉴。唐鉴是理学大师,他有一部很有名的书叫做《畿辅水利备览》。唐鉴比陶澍大一岁,两人很早就是好朋友了。陶澍官做得很顺,唐鉴比陶澍要差一点,到了晚年,唐鉴一直在给陶澍做部下。陶澍做两江总督的时候,唐鉴任江宁布政使,两人是同乡,有着极深的友谊,可以说是志同道合。从史料看,曾国藩向唐鉴请教诸如经济之学、治理国家等问题。唐鉴明确告诉他,有两部最好的关于经济方面的史书,就是《皇朝经世文编》和《海国图志》。之后这两部书成了曾国藩案头上的常备书。太平天国初期,唐鉴多次向咸丰皇帝推荐了曾国藩,说曾国藩这个人不错,但他一直在朝廷做官,地方的事情不清楚,开头可能会有些不利,请皇帝相信他日后必成大功。可见唐鉴真的是曾国藩的知心人。

还有一个人物,就是贺长龄。曾国藩在翰林院供职的时候就跟贺长龄有过书信往来。那时贺长龄任云贵总督,从遥远的昆明亲笔写信寄到京师,称赞他年轻有为。更有趣的是,后来贺长龄跟曾国藩也结了儿女亲家。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娶了贺长龄的女儿,这与陶澍跟左宗棠结儿女亲家完全一个样。曾国藩及其几个弟弟,一直跟长沙的贺府关系非常密切。

我们从咸丰十年曾国藩所上“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的奏折中,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思想的继承与提升,更可以清晰地看到从陶澍到贺长龄、到魏源、到曾国藩,由经世致用到近代洋务的赓续与递进。曾国藩应该是接受陶澍间接影响的一个重要的人物。

陶澍就是这样,通过他实实在在的巨大政绩,以及他的经世理念、他所培育的年轻人,有力地聚合了近代湖湘士人;同时也通过他庞大的朋友圈间接地影响着湖湘士人。所以陶澍在近代湖湘有着别人不可替代的影响,成为由传统经世转变为近代洋务时期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陶澍的历史功绩,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唐浩明,湖南衡阳人。著名作家、学者,岳麓书社首席编辑。编有《曾国藩全集》、《胡林翼集》、《彭玉麟集》、《20世纪湖南文史资料文库》等近代历史文献。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等,历史随笔集《冷月孤灯·静远楼读史》、“评点曾国藩”系列。



    进入专题:   湖湘文化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740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湖湘读书,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亚博电竞网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亚博电竞网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亚博电竞网的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亚博电竞网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网站地图